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第一,时间不同

1.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寒食节、百五十节,是农历冬季至日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一两天。曾经,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的第一个祭祀日。

2.清明节,也被称为郊游节,通常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这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寒食节之后。

第二,功能不同

1.寒食节是一个民间节日,是为了纪念介休,这意味着怀旧哀悼。

2.清明节是农事节气。此时雨量明显加大,大地春色如画,意在求新,护生。

第三,来源不同

1.寒食节,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传说在晋文公·重耳被流放期间,介子推曾割股充饥。晋文公回国当君主后,分封时忘了推介子。介子推不想夸耀自己的功绩,争宠,就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休,介休不肯做官,躲在山里。晋文公命令手下放火烧山,以迫使介子露出真面目。结果介子推了母亲一把,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人们在介休去世的那一天不生火做饭吃冷食,这一天被称为寒食节。

2.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祭祀帝王将相墓的仪式,后来人们纷纷效仿,一直传承至今。

第四,活动不同

1.寒食节。起初只禁止吸烟,吃冷食。后来又增加了祭祖、蹴鞠、荡秋千、斗鸡。

2.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祖,还有郊游、插柳、蹴鞠、打马球、吃绿球、吃螺蛳、放风筝等习俗。据说清明节的一些体育锻炼是为了防止寒食节期间寒食对身体的伤害。

清明与寒食关系的演变

1.无关阶段:隋唐以前,“清明节”只是二十四节气中区分季节交替和农耕作业的一个节日。寒食节的主要项目是禁止所有人吃冷食,时间是在寒冷的冬季。

二是相互交融阶段:隋唐五代时期,寒食节的时间定在冬季至日后的“一五”日,正好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增加了“寒食节上坟,渐成习俗,宜一同上坟祭礼”的内容。

三、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的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到了清代,寒食节的一些流行项目不再流行,而民间扫墓、官坛、皇陵成为节日的主要活动。这一时期,虽然在一些文献、地方志、文人著作中不时出现“寒食”的名称,但“清明”的称谓成为主流。清明节是借用寒食节的节日而产生的,它离清明节只有一两天,所以自然被后者借用。这种借用的文化基础是人们对年节的习惯性心理,这种心理是代代相传、日积月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