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的地理环境
地势东西两侧向古田河倾斜,中间为古田水库。古田县的特点是山峦起伏,岭谷相间,山、丘、丘、脊、盆、谷错综复杂。石塔山位于西北部,天虎山在东北部延伸,土曼山贯穿中部,形成了西部、中部和北部高地以及两个Oyachi。从西到东:西溪、古镇钟山、平湖古田河谷、湖滨和松吉、谭洋中山地、张洋和昆山、汤和和杨珊霍口河谷。特点是两高两低。岷江沿西南急遽切割,沿河多溪悬瀑。它的出口在水口镇渡口,海拔只有10米,是古田县的最低点。古田相对高差1,61 . 3 . 5米,河流坡度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干旱
古田几乎每年都有干旱,尤其是夏秋两季,持续时间很长。干旱的中心是黄田镇,其次是宋集和吉祥。清道光十五年(1835)和十六年,三都和宋风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田禾绝收。解放后,旱灾发生频繁,平均每四年发生一次旱灾。从1953到1982,有9年的春旱,17的夏旱和14的秋旱,还有1963,1967和65438+的春夏秋旱。干旱持续50天以上的有1953、1964、1967、1977年。持续41天以上的干旱年有1962和1975。持续20天以上的中度干旱年份为1961,1968,1972,1982。1953和1967旱情尤为严重。1953年,晴天数达到70天,许多溪流断流,山泉干涸,幼苗枯萎。鄂阳、宋集、大乔、大甲等地早稻枯萎,晚稻无法移栽,粮食损失惨重。1967年,春至秋连续三旱,田地龟裂,池塘干涸,病虫害发生。与1960相比,全县早稻绝收150多吨。
洪水造成的内涝
古田的洪水主要发生在5-6月的雨季和7-9月的台风雷雨季节。由于暴雨猛烈强烈,山区地形复杂,河道狭窄,一时无法浇灌,导致低洼山谷山洪暴发。黄田、水口的闽江两岸是主要灾区,其次是古田人工湖低洼地和主要溪流两岸。历史上有宋二年(1191)4-5月大洪水的文字记载,当时林雨成灾,1300多间房屋被淹。宋家台二年(1202),发生了一场洪水,淹没了许多房屋,淹死了几百人。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发生了一场洪水,接着是一场瘟疫,死了很多人。从清乾隆十二年(1747)到清光绪二十二年(1906),共发生8次水灾。受灾地区大多在县城(老城)、黄田、水口、小东。城墙被洪水淹没,摧毁了子乔、文治门和房屋,造成许多人畜伤亡。1953从7月18日开始连续暴雨,20日早上6点突发山洪,县城被淹。水位深4.7米,浅2-2.5米。由此,位于闽江中下游的水口最高水位达到32.34米,超过警戒线12.34米。水口、鹅洋、万口、黄田大部分稻田被淹,黄田村附近的百年榕树被冲倒。20世纪70年代发生两次特大洪水,全县71个大队受灾,死亡2人,损失粮食2185吨,毁坏水利工程146处,桥梁36座。20世纪80年代,发生两次暴雨,降雨量在137.3mm以上,大甲、卓阳、大乔、平湖、冯普等9个镇80个自然村受灾,造成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台风
台风主要在夏季和秋季过境。台风在本省或邻省登陆时,对境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中部、北部、西北部山区受台风影响时,风力一般在11左右,闽江沿岸平均在10左右,其他地方风力在8级以下。1961 9月12日至31日,连续三个台风袭击境内,影响农作物28000余亩,损失水稻75000吨,冲毁桥梁24座,死亡1人,受伤34人。提丰诺。13和否1962中的14间隔时间短,相继影响全县。大东地区风力在10以上,12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持续时间长,引发山洪,水位超过警戒线。这次台风是宣彤元年(1909)以来5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1990年9月8日凌晨,18号台风袭击境内,影响181村,21843户,91051人,死亡6人。
冰雹
古田的冰雹多发生在春夏或夏秋之间,并伴有暴风雨和雷击。有两条移动路径。一条从南坪、建瓯交界处进入,经丰都乡、城关,进入潘阳乡,或进入黄田镇。二是从平南县进入,经卓洋乡下三口地区和汤和乡向东南移动。主要受灾地区在县西北部和北部山区,最多年份降冰雹5-6次,最多年份3-4次。虽然有些年份没有明显的冰雹,但也有像冰粒一样的小冰雹。冰雹通常发生在3月初至5月,以及千禧年节气前后的下午至傍晚。冰雹直径一般2 ~ 3厘米,最大的是柚子。时长一般为10 ~ 15分钟,最长为半小时。一般冰雹堆积的深度有几厘米,最大可填满一条小水沟,10 ~ 65438+。清代有两次冰雹灾害,冰雹大如茶杯,房屋、农产品、牛羊损失巨大。1956年冰雹灾害为历史最大,最大冰雹重量达2.5公斤,摧毁房屋100余间,牛30余头,小麦损失90%,早稻秧苗40余亩,种子14吨,大豆3515亩,油菜443亩。20世纪60年代,平湖、吉祥、大甲、大乔、潘阳、丰都公社出现了三次持续半小时的冰雹天气。平湖地区的冰雹大如柚子,小如鸡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三次冰雹天气,其中一次覆盖面积达10cm,全县14个乡镇全部受灾,1人死亡,6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地震
中国有记载的几次地震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一月地震。清同治四年(1865),五月初一上午发生地震。光绪二年(1876),五月十一日南翔发生花山地震,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房屋倒塌。43名男女阵亡,1人被吹到三里外的地上。民国五年(1916)二月15发生地震。民国七年(1918),二月初11,地震1分。1973年7月20日发生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6° 48′,东经118° 36′,在古田冯普上坑村以西,震级3.0级。6月1973+10月13发生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6° 48′,东经119° 06′,震级为2.2级,位于古田杨珊西南部和汤和南部。
2008年3月6日21: 03和57: 00,福建宁德古田分别发生4.1级和4.6级地震,最大地震烈度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