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清明节的植物。

桐花

桐花是清明“节气”的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第三春的景象明亮华丽到了极致,但同时又充满了盈缺,由盛转衰。桐花因此成为两种矛盾利益的载体,花语是爱的种子。

吴彤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植物意象。笔者曾专门撰文《中国文学中的吴彤形象》(南师大学报2005年第4期),分析吴彤在文学、宗教、民俗中的内涵,探讨吴彤与音乐、人格、爱情的关系。在这个系列中,梧桐的“枝”被详细研究,如桐花、桐叶、桐枝、桐荫和桐果。

桐花在清明时节适时绽放,这是春夏之交的重要物候,反映了这个季节的时序和景物特征;清明节既是节气,也是中国的节日。清明节的政治仪式和社会民俗也在桐花的形象中得到反映和聚集。桐花不仅有“自然属性”,也有其“社会属性”。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的咏唱作品,提升了桐花的品格,赋予其人格类比的意义。唐宋时期,“桐花风”被广泛记载,还被赋予了吉祥、爱情等比喻意义。

自然界中的桐花都有它们“这一种”的特点。第一,桐花分布广泛。郊区的平畴,村里花园的门巷,深山老林,驿道边,水井边,寺庙都是种梧桐树的地方,桐花也分布很广。桐花是通用的。第二,桐花“花势”壮观。梧桐树树干高耸,树冠光滑,桐花也硕大迷人;悬铃木适宜双行种植、行植和丛植;梧桐在盛开的时候,自有一种生机勃勃、质朴无华的美。李商隐《韩东郎即席送诗,因功得赏,亦恐员》:“通化万里丹山路”很有气势。它的开也灿烂,它的落也缤纷。桐花凋零时,地面如褥,容易引起伤春之感。第三,桐花以紫色和白色为主。紫色是中间色,白色是浅色,桐花既分布广泛,又盛开,但又幽静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