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类节气的起源和习俗活动
芒种子的起源
芒籽意味着像小麦这样有芒的作物已经成熟。芒果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每年6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就是一种芒。《二十四节气》:“五月节,谓谷中有芒种庄稼”。意味着大麦、小麦等带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迫切。夏播作物如晚稻、黍、黍也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所以又叫“芒籽”。春天争夺太阳,夏天争夺时间。“争分夺秒”指的是此时的农忙季节。人们常说的“三夏”是农忙季节,即夏季管理忙于夏收、夏播和春播作物。
所以“芒种”又称“忙种”、“忙种”,是农民朋友播种、下地最忙的时候。
中国古代把芒果种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螳螂出生的时候;第二,等彭开始唱;”等到了第三次,舌头沉默了。“在这个节气里,去年深秋螳螂产下的蛋,因为感受到了殷琦的诞生,破壳生下了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出现在枝头,在树荫下歌唱;相反,能从其他鸟的歌声中学习的嘲鸟,因为感觉到殷琦的出现而停止了歌唱。
芒籽是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的象征,是反映农业物候的节气。到了天幕的时候,四川盆地的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和红薯的移栽也接近尾声。大部分地区中稻已进入返青阶段,秧苗翠绿,生机勃勃。“东风染三千顷,断苍鹭来来去去不停”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此时田野的美景。天幕时节,盆中未移栽的中稻要快栽;如果再次推迟,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会因气温升高而缩短,生长期易受干旱和病虫害影响,产量必然较低。薇菜最迟应在夏季至日前移栽;如果播种过晚,不仅旱情影响加重,到了秋来气温也会下降,不利于马铃薯片的膨大,产量也会明显降低。这就是农业谚语“忙着种”的道理。
芒果是一个非常繁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和宁夏正在“忙着播种,并在夏天孕育至日山谷”。广东是“芒种而夏暑重(重指移植植物)”。江西是“种前三天不准育苗,种后三天不准育苗”。贵州是“不种芒,再种也没用”。福建是“种芒,好籼稻,超种芒,好糯稻”。江苏是“芒是宝,夏至日是草”。山西是“芒果,芒果,应有尽有”。“谷中急种黍”。川陕是“篷前忙农,篷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我国正忙着借着植穗节从南到北种植农作物,农忙季节进入高潮。
“四月种的麦子先来,五月种的麦子最后”,意思是华北的麦子四月成熟,五月不成熟。为什么?这和“二月桃花开,三月不开”一样,都是农历算法造成的。根据农历,一年实际上是354或355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少了10-11天,所以需要每三年(有时是两年)闰一次,来补充不足的天数。在闰月,节气要么提前,要么推迟,所以芒种有时在四月,有时在五月。中国农民很清楚,农作物应该在4月初种植,因为春天开始得早,节气也提前了。在芒果种子前、六月节气后种植作物,是“死节气活法”的科学种植方法。
糜子是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种可以在80天内成熟,即使晚熟品种也可以在不到100天内成熟。这是秋季播种的最后一批作物。所以在华北无雨,其他作物错过节气的时候,可以用它来弥补,也能获得好收成。一般情况下,谷子播种时,籽粒也能成熟,但谷子比谷子生长期长,可能会遭受冻害,所以说“粟种急”。
莽的民俗活动
1,送花给上帝
农历二月初二,迎花神。有迎花神和送花神。已近五月,花儿开始凋谢。人们常常在穗籽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以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希望来年再相见。
2.打泥巴仗
贵州省东南部的年轻侗族男女每年在种植芒前后都会举行打泥节。当天,新婚夫妇在好青年男女的陪同下,集体种下了稻秧,一边种稻秧一边互相玩耍,互相扔泥巴。活动结束后检查结果,身上泥最多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
3.安苗
种芒护苗习俗是皖南的一种农耕习俗活动,文字记载始于明初。每到稻种遮天蔽日的季节,为了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都用新的小麦粉蒸袋,把面粉揉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状,再用蔬菜汁染色作为祭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4.煮李子
在南方,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有“梅子煮酒作英雄”的典故。梅子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化血液、调理肠道、降血脂、缓解疲劳、养颜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但大部分鲜梅子都比较酸,很难直接食用,需要加工后才能食用。这个加工过程就是煮李子。
5.犁地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一个“犁田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果节当天举行。
云和梅园流传着一个传说:牛是天上的草经理。因为同情人类的饥荒,他偷偷播下草种,结果杂草疯长救了牲畜,农田被杂草淹没,农民无法耕种。为了惩罚牛,上帝命令他下凡去耕田,直到今天。
耕田是云和梅园周边山区农民开始春耕的季节性体现。过去,耕田节被称为“牛王节”。
芒历天气
每年公历6月6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
根据气候学标准,在芒种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夏梦和盛夏之交。此时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雨水多,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这也是长江中下游的特色季节。我国东部雨季年降雨量约为1/3(部分年份为1/2),长江中下游雨季一般发生在6月以后。此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旺盛,需要更多水分的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结束后,冷空气强度减弱向北撤退,南方的暖空气也相应向北移动,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此时北方的冷空气仍有相当的势力。结果,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形成一个准静态锋,出现了一次阴雨天气。一段时间后,暖空气终于战胜了冷空气,占领了江淮盆地。阴雨天气结束,雨带中心移至黄淮盆地。另外,由于雨季空气湿度大,一切都容易受潮发霉。因此,梅雨也被称为“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