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怎么算的?
农历,中国的传统历法。按照月相的周期,每个月相变化为一个月;并将一个回归年分为24段,形成24个节气。通过参考太阳的回归年,闰月被设置为使其平均日历年适应回归年。农历是将阴历和阳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阴阳结合的方法。
农历又叫夏历、阴历、旧历、中历、农历。由于使用了“夏征”,旧社会常称之为李霞,1970后,“李霞”改名为“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均一年是十二个月;闰年是十三个月。一个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其平均历月等于满月。
第二,阳历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周期制定的历法。
阳历的公历年大约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与农历正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和日期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非常吻合。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年中冷暖季节的变化。但是在每个月,你都看不到新月,新月,新月。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公历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四年闰一次,百年少闰一次,第400年再闰一次,即每400年有97个闰年。公历平均长度距离回归年只有26秒,累计3300年只需要一天。
第三,农历
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之一,也称为旧历、汉历、古历等。辛亥革命后改为西方阳历(公历),而现代农历属于阴阳合璧。
在中国的传统历法中,农历主要是指根据月相的周期性变化而安排的历法,即以农历的第一个月作为确定一年中历月和十二个历月的依据的历法。在历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与树干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形成了农历(汉历),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农历和阴历虽然俗称古历、汉历、旧历,但阴历和阴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的农历(汉历)其实是阴阳合璧,不是传统的阴历。
农历以月球的运动规律为依据确定月亮:月亮的轨道叫白道,白道和黄道都是天体上的两个大圆,相交于五度九分。月亮绕地球一周,出现在黄道上者两次,历时7小时43分11.5秒(27.32天),称为“恒星月”。只有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的位置因其绕太阳公转而改变,向前数超过27度,月球每天运行13度15分,所以月球返回月球需要29日12: 44: 2.8 (29.53天),称为“正月”,习俗称之为月,意为第一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