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民俗有哪些?
1竖蛋民俗
每年的春分,全世界都有几千万人在做“中国民俗竖蛋”。
玩法:选一个刚出生四五天的光滑对称的鲜鸡蛋,轻轻立起来放在桌子上。虽然有很多失败者,但也有很多成功者。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间,所以有句话说,春分到了,蛋就漂亮了。
为什么鸡蛋在春分的时候容易立起来?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同的一天。地轴倾斜66.5度,与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卵。其次,春分是在春天的中间,不冷不热,色彩鲜艳,舒适,思维敏捷,敏捷,容易立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鸡蛋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突起的“小山”。“山”高约0.03毫米,峰间距在0.5-0.8毫米之间,根据三点形成三角形并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只要找到三个“山”和这三个“山”形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鸡蛋就可以直立起来。另外,最好选择出生后4-5天的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勃起。
2.春分祭祀日
二十四节气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科学实验总结,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对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考察总结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的变化、雨量的多少、霜期的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气候长期观察、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耕和人民生活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民非常重视的“农业气候历”。有一首二十四节气的民谣:“春雨震春清谷,夏满夏热;秋天,秋寒霜降,冬雪霏霏。"
每年的3月20日或21,太阳到达黄经0度的时候。它是昼夜平均长度的一天,正好是春天九十天的一半,所以叫“春分”。据《二十四节气》:“二月中旬,分半,此为九十日之半,故称分。”另一篇《春秋故事·阴阳出入》说:“春分,阴阳也半相,故昼夜既寒又夏。”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夏季至日、冬季至日等节气富含民俗,是重要的民俗节日。春分的节日内涵也很丰富。中国有些地方有吃春菜、立鸡蛋等习俗。其中最重要的是阵亡将士纪念日。
在周朝,有一种在春分崇拜太阳的仪式。礼记:“祭坛。”孔《英达疏》:“又叫春分”。这种习俗代代相传。潘庆荣弼《景帝岁时纪胜》:“春分秋分为国之大典,士不可拜之。”
日坛位于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以东,又称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时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设定在春分的开始。每年甲、丙、戊、庚、任,皇帝亲自祭祀,其余年份由官员祭祀。
古代皇帝祭祀太阳的地方大多位于北京郊区。元代北京有一座祭坛,现在北京的这座祭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它被一个正方形的外墙包围着。每次祭祀前,天皇都会来到北坛门的服装厅休息,然后换上衣服,前往朝日坛进行祭祀。朝日祭坛位于整个建筑的南面,面向东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们不得不站在西方向东方敬礼。祭坛呈圆形,1层,直径33.3米。四周有短墙环绕,东、南、北各有1星门。西面是正门,有三个星门以示区别。墙中间用白石筑成方形平台,称为祭台,高1.89米,周长64米。明朝建成后,祭坛由红色釉面砖制成,象征大明神的太阳。这本来是一种很浪漫的布置,但是到了清朝,就用方砖铺成了,祭坛就逊色了。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祭地的仪式,但仪式也相当隆重。明朝皇帝祭祀日本人的时候,三礼,七曲,八舞,三跪,九鞠躬。清代皇帝祭祀太阳的仪式包括迎神、献玉帛、初祭、初祭、终祭、祈福、车行、送神、送流星等九项,也非常隆重。如今的祭坛已经告别了祭祀太阳、崇拜上帝的时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