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的事?

唐朝初年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据历史记载,“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周》一书中。到了魏晋,就有了“告尚书镇牛惑,中秋夕与左右微服过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太宗书》记载了8月15日的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代,到明清时期,它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按中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中,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中秋”,八月十五日在“中秋”的中间,所以称为“中秋节”。中秋节有许多绰号:它被称为“八月节”和“八月半”,因为它在八月十五日;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亮节”、“月夜”。中秋节的满月象征着团圆,所以也被称为“团圆节”。在唐代,中秋节也被称为“校正月亮”。“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记》说:“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人们送月饼以示团圆”。《帝京风光略》也说:“八月十五,祭月,饼圆,瓜错分,瓣刻莲花。.....凡有妻回宁者,总有一天会回到婆家,称为“团圆节”。中秋之夜,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团圆”的习俗,即烙一个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饼内有糖、芝麻、桂花、蔬菜,外面压着月亮、桂花树、兔子。中秋节过后,家里的长辈会根据人数把蛋糕分成块,每人一份,如果有人不在家,留一份给他们,以示家人团聚。

中秋节时,云少雾多,月色皎洁明亮。除了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许愿团圆等一系列活动外,一些地方还有舞草龙、造佛塔等活动。除了月饼,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节的美味。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种解释是,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水稻成熟的时刻,所有家庭都崇拜土地神。中秋节可能是秋报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