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1,立秋节气习俗:贴秋膘。

民间有句话:初秋到,秋天胖,冬天去,春天好。都说人在天寒地冻之后要多吃肉,补充三伏天食欲不佳出汗带来的不足,提高免疫力。然而,许多网友表示,生活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了。他们平日里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所以那一天的立秋不需要特别的辅食。

2.立秋节气习俗:吃秋桃。

立秋时,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一人一个,吃完后保留果核。除夕之夜,桃核被扔进炉子里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将拯救瘟疫一年。

3.立秋节气习俗:挂秤称人。

清代嘉兴民间流行在这一天用挂秤的方法给孩子称体重,然后与长夏时的体重相比较,以测其胖瘦。减肥被称为“苦夏”。当时人们认为既然减肥了,就需要“补补”,也就是立秋俗称的“贴秋膘”。

4.立秋节气习俗:吃“福元”。而桂圆也叫“福源”。

5.立秋节气习俗:吃小红豆。

自唐宋以来,每到初秋,就要用井水送服红豆。取七至十四粒小红豆,用井水吞服,服用时面朝西,所以据说一秋可免痢疾。人们有在立秋时预测天气是冷是热的习俗。东汉崔琰《四人月令》:“迎立秋,寒气逼人;入秋夜,热到底。”

6.立秋节气习俗:吃西瓜。

立秋时每天吃西瓜的习俗叫做吃秋。立秋的这一天,往往是今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认为立秋后,早晚天气会变冷,吃冷食会对肠胃有影响,所以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