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春节习俗是什么?
腊月十七拂尘。
“有钱没钱,打扫过年”,彻底打扫屋子。民间有句谚语“十七八,越扫越多。”掸掉家具上的灰尘,清洗被子,以干净整洁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寓意是摆脱一年的尘埃,即摆脱过去一年的不吉利、邪恶、不吉利的事情,希望新的一年更加健康、更加兴旺。
腊月松藻
“官三民四”是扬州人的老传统。传说腊月二十四的晚上,灶神会去天宫向玉帝报告人间大事。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个晚上为灶神送行,叫做“送灶”。?
还有民间规定,男不祭月,女不送灶。因为女人经常要在家做饭,难免会有一点抱怨,所以会把铲子扔进锅里。这样的声音会惊动灶神,让灶神不高兴。所以炉灶都是男人送的。
送炉子有几样东西是必须的。
一、灶台饭,用糯米煮,嵌红枣、莲子、蜜饯,有点类似超市里卖的八宝饭,连灶后30晚才能单独处理;第二,把纸或芦苇做的马放在盘子里,下面撒些草和豆子,代表灶神的坐骑。还有一种麦芽饼,灶神吃了,粘在牙齿上。在玉帝面前,他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二十五年腊月
扬州民间有句话:二十三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二十六忙蒸。过年蒸馒头是老扬州人的一件大事,过年的包子也不能叫包子,只能叫小吃。面皮由面粉发酵而成,发酵前称为死面,发酵后称为活面。
往年物资匮乏,零食是一家人的过年口粮,所以数量巨大,东西重要得多。现在有了速冻包子,过年家家户户吃包子就有意义了。
腊月二十八
有一个辞旧迎新的概念,意思是对过去的一年做一个满意的总结。感谢各位神仙的保佑,我们可以平安顺利的度过这一年,也希望明年一帆风顺。晚上自然是全家人吃团圆饭,也是盛大的,仅次于年夜饭。
除夕
在除夕那天,每家每户都要在所有的门上贴上对联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春节贴“福”字是由来已久的民俗。“福”字寓意吉祥如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扬州人讲究团圆饭的那些菜:水芹菜,意为路路通的粉条,意为细水长流;豌豆,扬州人读作安藤,意为平安无事;还有蔬菜和豆腐,意为提神;扬州烧杂烩叫全家福;红烧鲷鱼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要到正月初一才能吃,也就是“一年多”的意思。
除夕夜,晚饭后,人们要放哨,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长辈开始给晚辈压岁钱。年三十晚上,长辈要把云饼、苹果、橘子放在每个人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饼有“高爽”之意,吃苹果有“平安”之意,但吃橘子在扬州有独特的意义。
因为在扬州方言中,运气叫“局气”,运气叫“行局”,“橘”字与局气的“局”字谐音,所以给人吃橘子。
这时候大人会把门关上,让家里的小孩子抓住门后的门闩爬上去。因为老式的门是木头做的,门后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杆,中间有一个插销开关。这个习俗是爬门。老人们说,小个子晚上爬门就能长大,爬得快长得快,爬得高长得高。
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也互相比赛,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楚怡穿新衣服
春节早上开门,先放鞭炮,称为“开门放鞭炮”。鞭炮声过后,满地都是碎红,这叫“满堂红”扬州把开学第一天睡觉叫“元宝觉”。前一天,他经常熬夜,应该睡觉了。正月初一,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要穿新衣服。
初一早上,人们通常吃汤圆、银耳汤、莲子汤等。女人不做这顿饭,也是对女人过去一年辛苦的一种安慰。扬州包饺子有很多种方法。有一种“四喜汤圆”,是大年初一早上人们最爱吃的。
这种饺子由四种馅料制成:蔬菜、豆酱、芝麻糖和肉末,寓意“万事如意”、“合家团圆”。你不可能把碗里的饺子都吃完,所以你必须留下偶数以求好运。大年初一,中午不做新饭,而是把30晚的剩菜拿出来热一下再吃。这叫“年夜饭”。
第一天,我摔倒了,说:“我捡到元宝了。”
据说正月初一是扫把生日,所以这一天不能用扫把,否则会扫运破财,招来“扫把星”,造成霉运。如果一定要扫地,一定要从外往里扫。这一天不能往垃圾上泼水,怕破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