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羊肉萝卜汤,听田老师讲冬令进补。
《内经》是大悲论的经典。无论你懂多少天文地理的知识,最终都要落到“人事”上,藏在民俗、百姓饮食起居、柴米油盐之中。只研究不问人事的还是不是好中医。
一碗羊肉萝卜汤
田原:说到与四季保持一致,我们来谈谈今天中午的羊肉萝卜汤。
田:
其实羊肉萝卜汤,最好是胡萝卜,因为胡萝卜性温,有清热的作用。不是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吗,说的是“第二个至日”,也就是冬天的至日和夏天的至日。
因为冬天,外面冷,里面热;夏季则相反,阳在外,胃寒。所以冬天用萝卜来清人体的内热;夏天,是生姜温暖了可乐。
为什么冬天热夏天冷?夏天看井水就知道了。冷吗?所以我们胃寒,要吃姜。另一方面,就像严寒中的节气,如果山中有泉水,则是最热的。我们人体的变化和自然界的现象是一样的。
田原:萝卜有很多种。为什么一定是胡萝卜和白萝卜?
田:
白萝卜主要是理气,但不能清热。各种胡萝卜都可以,红萝卜也可以,因为凉。
田原:不管白萝卜还是胡萝卜,都是有中医思维的好萝卜。采访陈敏先生,谈到肝气喜欢开朗的状态,他说我不一定要吃逍遥丸才会开心。吃点巧克力或者谈点恋爱,心情也开朗了,肝气也开朗了...
田:
今天说的中药中,有很多是汉族以外的药物。孙思邈,佛教文化不也融入了中医吗?所以,不一定要穿唐装或者汉服,汉服就是中医。你必须与时俱进。再比如,这个时代,有了b超和核磁共振,是西医和中医都可以用的技术。为什么要拒绝?
田原:我同意。古代中医最大的智慧就是宽容。
田:
任何有利于中医发展的东西都不能放过。
田原:你如何理解中医中的“中”字?
田:
人生病是因为偏,所以中医还是中国的文化,中庸之道。现在理解的人不多,但中医是中国的医学。中医不仅仅是医学,它包含了中华文明从理论到技术的整个体系。
还有关于阴阳的问题,这是中医的基本东西。现在一提到阴阳,总是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而把中医束之高阁。
中医的阴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中医的阴阳是怎么来的?从天地的运动中。太阳和地球的运动产生了阴阳。
你能看到四季的变化吗?你能看出昼夜的变化吗?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是阴阳,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虚幻的。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田原:说“什么”,这是地道的河南话。
田:
也就是说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阴阳。
田原:再深刻的道理也要“转化”到生活中去,因为它来源于生活。
田:
是的,我们所有人都必须看得见摸得着。你把它上升到哲学层面。我们当中有谁知道哲学是什么?
人体的阳在哪里?
田原:也在谈论大寒的节气。地面天气越冷,地下温度越高,这也是古代中医对圆周运动的观点。人体的规律和大自然一样,是外面越冷,体内越热。但为什么普遍有声音认为秋冬要补?
田:
这是对人的误解。而且从这一点我们知道,人体无论生理结构还是病理结构,既没有纯冷,也没有纯热。现在的人根本不懂这个。
最冷的时候,人体内有热量;最热的时候,里面是冷的。所以,人的根本生理结构是寒热混合;一个疾病的出现,也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
田原:简单地说,天气最冷的时候,人体的“散热功能”会很弱。这个时候待机进入的热量越多,内热就会越严重。所以很多年轻人冬天穿不了衣服,还喜欢吃冰淇淋和西瓜。因为他年轻,冬天的酷暑更加严重。
田:
这是中国的一句谚语,“阳是隐藏的”。
田原:这是天体和阴阳的运动规律。外面冷的时候,热量又会回来。外面热的时候,寒冷又回来了。这是天堂。
田:
没错。
田原:你现在的生活很简单。
田:
很简单,简单的茶和清淡的米饭就可以了。晚上喝粥最好。
田原:冬天的饮食怎么样?
田:
正常情况下,我需要调节自己的寒热。比如用一些枸杞,龙眼肉。我想补,但是一定要加梨一起煮。天气忽冷忽热。肯定是这样的。
田原:冬天保持健康的一个方法是让你的身体不要太热。
田:
没错。为什么大寒前后心血管疾病和肺心病最常见?只是编出来的。上半年我一直强调,这个冬天大家可以注意,尤其是老年人。
田:
太多了!我把心脑血管疾病称为季节性疾病,这个时候最容易发作。所以北方有时令菜。南方不同于我们的北方。在南方,首先他们体内的热量没有北方高,因为冬天比较轻,体内的热量也比较轻。
这就涉及到现在人的“补偿”问题。
人应该怎么补?
田:
还有一个就是,你从人体哪里补充精气?一般的理解是补肾。
这些问题都在那句话里,“天吃人五气,地吃人五味,神自生”。
人体被烧焦的地方被道教称为“黄婷”。《内经》中明确提出“藏气之法适时”,“气味与之相合,以补精气。”“精气从何而来?
田原:这仍然是一个后天和先天相结合的问题。
田:
没错。气是“天吃人五气”;味意为“天道吃人五味”。两者结合后,可以补充贫气。这些词呢?编写教材的老师可能不理解它们,可能会把它们扔掉。
田原:《内经》就像一个百岁老人。他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一个中心思想。不管是哪一章哪一节,这句话反复出现,语重心长地想唤醒我们,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田:
对,这是《内经》的核心思想,张仲景也沿袭了《内经》的思想,所以有建中汤。
田原:你的揉肚脐法实际上正在建设中。
田:
没错。所以写了《金匮要略》中的“血虚”一文。人失去精子后,体虚、血虚都用建中汤治疗。像男人的遗精,都是从中焦补的,不是从肾补的。
田原:人的“本质”仍需“黄婷”来补充。这样一来,很多大腹便便的人可能会被适度的可乐挡住。所以老人长寿首先要通畅。
田:
没错。这就涉及到人的阳在哪里的问题,在,不在肾。《内经》说得好,“所谓阳也,胃之阳也。”」
田原:这句话非常关键。这个杨一定在吧。但是为什么是上腹部呢?
田:
这就涉及到我所说的“三部六经”的理论核心,因为少阳在胃脘。
田原:它相当于这里的“锅炉”。
田:
唉,“锅炉”在这里,所以阳是胃的阳,还有一句话,四肢是阳之本。因为脾主四肢。所以这次我们知道了阳在哪里,在脾胃。
田原:这也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或者后天。
田:
没错。阳根本不在肾,现在的人整天都在补肾,肾阳虚肾阴虚,一天到晚。
田原:这样的话,你要一个补药,就必须要考虑到五味和五味的关系,而不是说我今天吃了枸杞,明天吃了虫草,这就叫补药。
田:
一定要考虑气味和味道。比如夏天的气味和味道就和秋天不一样。
田原:四季保健需要四季原则和规则。
田: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四季”。为什么不称之为一个赛季呢?所以你得好好读经典。你看,我讲了半天,也没离开《内经》和伤寒。
田原:你对“运气”的解释听起来很精辟。它以经典为基础,易于理解。况且你考虑的是如何将经典运用到生活中,直接影响到普通人的衣食住行。
现在是严寒的季节。在你看来,严寒中养生的规律是什么?
田:
就像大寒,身体最冷,内热最重的时候,身体健康的时候,既要有温热的东西,也要有清热的东西。但是温阳的东西比较多。
因为冬天冷,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有那么多心脑血管疾病?是感冒引起的,因果要搞清楚。
田原:虽然身体内部很热,但仍然需要温暖阳气,因为“冷”仍然是一个主要矛盾。温阳是为了抵御外面的寒冷;但在温阳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凉意作为调和,否则会引起进一步的上火,这是个大问题。这是冬天养生的一个规律。
田:
是的,如果没有酷炫的和谐,问题就大了。所以要注意温阳清热的比例,人的体质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冬天生理机能和肾脏都要凉,这是自然规律。如果你让它变热,它就会生病。而且,这个时候,阳气是藏在里面的,你不要让它扩散太多。所以《内经》一直在强调“冬不可压高跷”。说白了就是冬天。不要做任何让气血外运,让阳气散发的事情,一定要藏起来。
田原:个人体质不同,所以在冬天,人们经常敲自己的身体。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我担心杨会被淘汰。
田:
现在的足疗店和按摩店,天黑了才按脚,对夜晚来说,就像冬天一样,是阳气藏起来的时候。你认为那能让你保持健康吗?绝对支持不了生活。这也属于“冬天不踩高跷”的问题。故有《金匮要略》之说。只要冬天不踩高跷,一年四季都不会生病。所以现在有些医生服用几百克的干姜和附子,大部分都是刺激性的药物。如果他们没有正确地使用它们,他们就不能解决他们的肾脏。辛辣的药物怎么能让他们安定下来?
田原:在身体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移动肾脏,这是一个大原则。但是现在病人太多了。对于患者来说,是不是应该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季节而异?
田:
没错。对于患者来说,要保持肾脏原有的“凉”性,但也不能太凉。保持这个尺度很重要,绝对不能把里面隐藏的阳气完全辐射出来。
田原:回归自然,北方人说“风调雨顺雪亮”。雪越下越冷,来年的收成会越好。是因为寒冷把阳气藏得很好,被子够厚,保护地下温度,足够来年孕育新生命。
学中医易学难精通。
在浩瀚的学习海洋中,看似有数不清的门,其实很容易掉进一个坑里而不自知。几年过去了,没有实际进展。
多少中医爱好者,相互切磋,总是养生技术或者支离破碎的中医理论,无法一窥中医哲学之美,更谈不上掌握中医临床的精髓。
来源:图片网
中医学院有多少学生在课堂上学不会流传千年的《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等他们临床毕业了,只会按课本开药。遇到疑难杂症,眼睛睁得大大的,不知道从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