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过节有什么习俗吗?
汕头旅游指南-节日习俗年:也称为中国新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或者晚上也叫“除夕”,都是辞旧岁的意思。期间,家家户户贴出庆祝春联,全家洗澡,穿上节日盛装。大人们给孩子和长辈压岁钱,摆上丰盛的祭品祭拜祖先,然后围着灶台吃团圆饭。除夕之夜,老人们讲究吃得慢,吃得久,意味着吃久了会好吃很久;还要注意桌上丰盛的菜肴,该吃的不该吃,说有盘有盘,还有一年多的。晚上水箱要装水,米缸要装米,灯不要熄灭,表示这是象征“一年多”和“旺财”的好兆头。团圆饭前,大人要在大厅和家里的公祖香炉前,把大吉(香蕉橙,橙比橙大,所以叫大吉)放在红盘子里,正月初五放上去“开年”,希望新年快乐,新年幸福。团圆饭后,一家人围坐在茶馆里,品尝潮汕工夫茶,品尝新鲜水果、糖果、瓜子,开始“放哨”,庆祝天伦之乐。成年人“守望”到午夜,迎接新年。每年除夕前,家家户户总要办各种年货,买新衣服,男女美容院(旧社会,过年前男的要理发,女的要“拉脸”),忙得不亦乐乎。我们需要做大量的清洁和卫生工作。一般来说,农历12月24日“上天”“述职”之后,家家户户都要“收集”(清除天花板、墙壁等上面的污秽),然后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所有的工具、被褥、蚊帐等。为了庆祝春节,房子里应该打扫干净并晒成褐色。春节:春节也叫新年,即从除夕的午夜到正月初四。正月初一,叫元日,是新年的头,也是新年的开始。一大早,家家户户都煮汤圆来“拜天地”,晚辈们给长辈们奉上汤圆,祝他们“新年快乐”、“新年健康”等吉祥话。并准备祭祀米果、圆汤等祭祖。早餐多吃甜圆汤、干米饭(指出门在外不下雨的天气),老人、妇女多吃。在这一天,每个人都要记得说吉祥话和好听的话,不要说脏话,不要吵架,不要打破盘子之类的,不要扫地,不要向别人讨债。出门鲁豫的熟人,或给亲戚朋友拜年,或给邻居拜年,总会说一句“新年好”或其他美好的祝愿。此外,当你给别人拜年或拜访邻居时,你应该为老人和孩子准备好运和糖果以及“红包”等礼物,以表达你的尊重和爱。主人回报好运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转拜或者改运。正月初四,民间所谓的“天神下凡”,主妇们多准备祭品,迎接各路神仙,加到人间“各就各位”。很多“善男信女”都有早上“失心疯”拜佛求签的习惯。春节过后,正月初五,俗称“年径”,意味着年假告一段落。在这一天,人们可以移除“年终”物品,如除夕放在公祖、神神炉和米缸前的大吉。春节后的正月初七,俗称“人节”、“人人节”。相传女娲从一开始就创造了万物,第一天造鸡,第二天造狗,第三天造猪,第四天造羊,第五天造牛,第六天造马,第七天造人,第八天造谷,第九天造天,第十天造地。因此,人们称正月初七为人日。人们每天要吃一个由七种蔬菜做成的饼,然后为了方便,人们改吃七种蔬菜,或者混合煮熟后再吃,称为“七种汤”这七种菜一般取萝卜(意为“清白”)、稠杂蔬菜、大蒜(意为一切都划算)、葱(意为智慧)、韭菜、春菜(意为回春长久)和芹菜(意为勤奋),意在让家人吃完干净,新年回春,聪明勤劳,划算,不择手段。清明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民间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上旬,阳历四月五日。这一天,米果是必不可少的民俗,用纸扎起来,在家祭祖。还有上坟扫墓的习惯(俗称“肉桂纸”)。扫墓时,带上除草修坟的工具,带上油漆工画的墓碑和爷爷的牌位,在坟头贴上钱纸,带上祭品祭奠叔叔和祖坟。在外旅游的华侨有回乡扫墓或寄钱为亲人准备祭品代为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祖先,不忘故土。自古以来,人们不仅纪念自己的祖先,也纪念历史上为人民做出贡献、做好事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关、团体、学校组织干部、职工、学生祭奠革命烈士墓,缅怀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因为大部分祖坟都在山里,离家很远,清明节之外到处都是春草,所以其实是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喜欢参加的“郊游”活动。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民俗常准备粽子丸子、粽子(米果)和祭品祭拜祖先。粽子谐音“坚强”,意思是吃了粽子就可以期待坚强。靠近河流或大池塘的村庄有在当天和随后几天举行龙舟比赛的习惯。参赛的龙舟代表一个村落、某个社区,也代表生肖的年龄段(俗称“爬生肖”,一艘龙舟代表一个生肖;代表十二生肖的龙舟或多或少都有,最多的时候有12艘,代表十二生肖动物。一般在节前,各队的龙舟都会开始练桨。比赛当天,比赛现场围观者人山人海,河岸上气氛热烈。锣鼓声、喊声、鞭炮声、喊叫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令人向往。明代大理寺人周小豪描写于霞赛龙舟时写过一首诗:“下雨时,落入晴空,峡底洪涛挂玉虹。秤砣满江观赛,谁得冠军。”是赛龙舟的生动写照。中秋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中秋节,俗称“七月半”。民间习俗用糯米粉赚钱,用米果或米粒穗(米果)和祭品祭拜祖先和神灵。民间农历七月盛行“石鼓”(又名普渡)的民俗活动,称“七月初一开孤门,七月三十关”。石鼓,施舍给孤独的鬼魂。民间“七月半”不仅祭祖,也需要石鼓。石鼓旧俗活动的高峰,主要是一些乡镇和社会团体主办的“石鼓正日”(大多是自己选择日期,也有选择中秋节),仪式隆重,即所谓的“玉兰胜利节”,期间设置丰富多彩的平台,聘请僧人或道士诵经,拯救孤魂野鬼,供奉丰富的祭品。石鼓五颜六色的站台俗称孤棚。这里供奉的所有祭品,都是在祭祀后分给穷人或被抢走的。这种活动俗称“劫孤”。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自古以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月和日都属阳,所以九月初九叫重阳。旧录曰:“士登山,间作菊宴,子常作风筝。”。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0年,广东省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城乡都有一些集体敬老活动。每年的这一天,相关单位和组织往往会举办敬老或组织老年人登山旅游等文体活动。目前,老年人在重阳节邀请他们去爬山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冬季节:是节气“冬季至日”,一般在阳历的12月22日,又称完人节,民间也有人称之为“新年”。在这一天的民俗中,人们会用糯米粉渗水加红色颜料搓条、搓丁,称为“搓红丸”,再加入生姜薯片(或苏木薯片)熬制甜丸汤,称为冬节圆(丸)。一大早,人们用甜丸汤祭神,准备祭品(米果)、水果、水酒祭祖。然后大家吃冬节,据说吃了之后加一年,所以叫“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