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民俗:九华春节伊始,八条龙来报喜。

在中国新年的除夕夜,立春很少见面。一百年左右会发生五年。另一方面,除夕和立春在同一天的情况,百年左右只有三年出现一次。偏偏在2019,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

2月4日,除夕节,立春日“喜相逢”。在我的家乡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庙元村,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向春天的神句芒献祭,并为春节祈祷。

来自五湖四海热爱民俗文化的名人和嘉宾与当地村民欢聚一堂,祭拜春神句芒,再现传统民俗祈福春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每年开春,庙元村的村民都会在吴彤祠堂举行大型的春节活动。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人们微笑着,见面祝贺,辞旧迎新。

九华乡庙元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整保存着祭祀春神句芒习俗的地方。2065 438+0165438 2006年10月30日,以衢州柯城“九华立春”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碧玉妆成树高,万年垂绿丝绦。不知是谁剪开了薄叶,二月的春风如剪刀。”“春天的早晨,我轻松地醒来,四周到处都是鸟儿的歌唱。但现在我记得那一夜,那场暴风雨,我想知道有多少朵花被打破了。”.....早晨,24个男孩和女孩穿着绿色的衣服,戴着柳条环,提着油纸灯笼出现在吴彤祠堂外面,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纪氏来了!欢迎春天……”伴随着吴伟杰神父的高亢歌声,吴彤祠堂里的所有人怀着虔诚和敬意,依次向掌管世间万物生长的春神敬献花篮和祭品,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九华新春伊始,八龙报喜."“好!”“一夜连两年,发作分两年。”“好!”“柯城早春来,梧桐将冠。”“好!”“漳州创文明,处处报平安。”“好!”.....壮丽的《立春欢呼歌谣》回荡在大厅里,回荡在蓝天下,仿佛一下子唤醒了整个春天。

悠扬的钟声和鼓声伴随着烟花爆竹响起,整个吴彤祠堂瞬间变成了沸腾的海洋。祭祀春日的仪式之后,就是鞭打春牛的仪式。63岁的农民徐明仁牵着自己的牛,牛角上插着大红花,开始了春耕的第一犁。黄浩,11岁小学生,装扮成牧童,手持彩色长鞭,唱起《鞭春欢呼》,鞭打农事“春牛”,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句芒,春天的神

句(G not u)莽,或称名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树木发芽生长的木神(春神),是东方天帝太昊的大臣。春神是中国民间祭祀中的仙女。

简介

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升起,圣树扶桑属于句芒,太阳升起的地方也属于句芒。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节都会举行。他的本来面目是一只鸟——一只长着人脸的鸟,骑着两条龙,然后就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了。但我们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可以看到他:他在春天变成了一个骑着牛的牧童,头上扎着双髻,手里拿着柳条鞭,也就是俗称的莽童。

两千多年来,春天的女神句芒不仅存在于文学中,也出现在欢迎仪式中。

唐代诗人颜朝在一首隐诗中说:“人面骑双龙,道为春神九重。”(《全唐诗》卷六十九)在历代的春节祭祀活动中,句芒也是一个反复出现的角色。据《岁时年谱》记载,开春的前一天,各级政府官员带队到东郊举行赶牛迎春仪式时,句芒总是跟着他,有时还拿着五颜六色的鞭子。至于他站在什么位置,要看五行的支。句芒在这种仪式中一般不再是句芒,而是被称为“莽神”。莽神既是春神,又是谷神。一年的农事甚至都在他的掌控和安排之下。

吴彤祠堂

在吴彤的祠堂里,供奉着周代中期的木神(春神)句。句芒曾经属于东晋皇帝太昊。他,一张脸,一个鸟身,一身白衣,驾着两条龙,手里拿着指南针,管理着春天万物的生长。春秋时期,秦穆公很贤惠,天帝句芒多活了19岁。

吴彤祠堂作为供奉木神(春神)的特殊庙宇,在浙西乃至全国尚属罕见。衢州人祭拜木神(春神)的场所和仪式,以天文节气保存下来,是衢州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立春》是在吴彤祠堂里为春天的神句芒举行的庙会。春节庙会盛况空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立春》是在吴彤祠堂里为春天的神句芒举行的庙会。中国民间俗称“春来不如春大”,所以春节庙会举行得非常隆重。春节庙会的习俗有迎春、探春、插春、迎牛等。

迎春礼:在春之交之前,正厅开门迎春,厅前摆一桌,铺红纸(锦缎),上书“迎春”。桌子中间放一个米甑,甑后放一杯茶,左右摆放香炉、烛台、蔬菜、梅花、松柏、竹枝,象征清净、常青、昌盛。在春之交,燃放鞭炮(三眼制),用梵天香来庆祝春节。

旧时,衢州有立春踩春的习俗。市民们涌到苗苑的吴彤祠堂祭拜春神,感受春天,称为“探春”。采集冬青枝、针叶树和野菜称为“采春”。将采集的松枝、竹子、树枝插入门内,称为“插春”。早餐和午餐一定要吃绿色蔬菜,这叫“尝绿”。将柳枝、竹枝编成环,戴在孩子头上,以为可以保持四季健康,称为“带春”。

庙会仪式中还有迎牛的习俗。拿竹签扎成牛的形状,用彩纸糊上,脚下放一个小轮子,叫做“春牛”。人们给春天的牛穿上红绿两色的衣服,一个乞丐装扮成牧民,牵着牛在春节后游行。旗手敲锣打鼓,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