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春节习俗
新年节日
春节是苗族的“春节”,也叫“客家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庆祝丰收。我希望来年天气好,庄稼丰收。按照习俗,苗族人通过对唱歌曲来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愿和希望。一大早,贵州、湖南、重庆交界地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处的天星坡脚下,用歌声表达迎接新年的喜悦。我也想唱《春之歌》,歌词的意思是向往春天,渴望春天,珍惜春天,拥抱春天等等。
4月8日
苗族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始于明代。在四月初八的浓湖,苗族人民聚集在贵阳的喷泉周围,身着盛装,吹笙吹笛,用歌声来纪念和致敬传说中的古代英雄雅努人。
此外,4月8日也是布依族的节日,有人称之为“牛王节”,也有人称之为“牧羊节”或“开秧节”。在这一天,人们和牛要吃“牛王坝”或糯米饭,并休息一天,以示对牛的安慰。
踏青花山节
走华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苗族在农历正月、二月或四五月流行,源于青年男女的求偶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唱歌、跳芦笙、求偶;老农民们来到花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庄稼丰收。居住在山区的苗族人也会在节日期间斗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行跳狮、爬花杆等比赛。
端午节
端午节是流行于湘西、黔东南石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多数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除了赛龙舟,还有赛马、斗牛、击鼓等活动。
姐妹日
在贵州东部清水河附近的加缪村,苗族家庭的“姐妹节”在每年农历3月15日至18日举行。在节日期间,苗族人传统上吃“姐妹饭”。这种米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五颜六色的花和叶给糯米染色蒸出来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旅游”活动。
苗族有哪些风俗习惯?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广阔。湘西苗族就是其中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苗族在服饰、节日、婚姻、丧葬、娱乐、礼仪、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第一,服装
湘西苗族古装男女差别不大,都是“五颜六色”;身着花衣,百褶裙,长发,赭色花手帕,船形花鞋,各种银饰。
清朝雍正年间,“服饰要分男女”的指令下达后,变化很大,甚至有不少人换上了* * *服。比如今天永顺、龙山两县的苗族,在服饰上就和汉族没什么区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芦溪等县,苗族服饰仍各具特色。
苗族男子的服饰比较朴素;头上裹着一条布手帕,穿着一件对襟大衣,长袖子和小袖子,短裤子和大裤子,喜欢裹蓝色的脚。头帕有两种:绿帕和花帕。手帕有一尺多长,有三尺之多。缠在一起时,多为十字形,大如帽子。衣服的颜色有格子,全蓝,全蓝等。,其中以格子布最有特色。通常有七个按钮。有些年轻人穿多达七件衣服,让人羡慕他们的富有和大胆。最外层衣服只扣最下面的一对扣子,最下面的两对扣在第二层衣服上……以此类推,直到最里面的七对扣都扣好。这样从外面就能看到层层叠叠的新衣服,别有情趣。
与苗族男性朴素的服饰相反,苗族女性的服饰非常精致复杂。
Toupa:苗族妇女的Toupa因地而异。凤凰县的苗族妇女有一条三尺多长的短手帕。从额头一直包到后脑勺,连耳朵都包在里面。花垣等县的苗族妇女喜欢用黑手帕(戴白帕以防父母亡故),折叠整齐,包裹整齐,不偏不斜,末端打结,恰到好处。吉首县苗族妇女头帕杂,凤凰县毗邻地区用花帕,花垣县毗邻地区用黑帕。泸西、古丈、吉首东部的苗族妇女戴白色头巾。手绢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简洁美观,别有韵味。所谓“头纱四角,四角绣飞蛾”,指的就是这种白手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按原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银饰最常见。从佩戴的部位看:银帽、银盆、凤冠、素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皮带扣等。,还有手镯和戒指一定要经常戴。从造型上看,耳环只有一种,有瓜子挂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圆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挂瓜子耳环,耙子耳环,龙头瓜子挂耳环等等。
衣服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腰长腰大,袖大袖短,无领。袖口大约一英尺或更长。在胸前和袖口上,习惯卷、绣或穿纱,并加栏杆花瓣。有的还需要在叉和挥的前后两侧边缘绣上挖云钩。服装款式都是全排扣,没有双排扣。制作一套苗族女性内衣需要几十个工作日,通过缝纫和刺绣,制作精美。裤子短一些,裤腿大一些。裤筒边缘的滚边、刺绣或纱线支数与衣服相同。礼服又长又宽,绣线布满废边,还有滚动的栏杆和大大小小的花瓣,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鞋子上满是刺绣,头大嘴大,后面是穿用的耳朵。
解放后,在一些苗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影响很大,一些年轻人也换上了汉服。
二、节日庆典
湘西苗族有很多节日和大型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1.赶上年。农历正月,湘西苗族最热衷赶年货会,日期由各地自行决定。那一天,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互相邀请,成群结队地去追赶。一年一度的集市上,人潮如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们不仅可以交换材料,还可以参加或观看荡秋千、舞狮、玩龙灯和爬梯子等活动。青年男女也更多的利用这个机会寻找恋人,做爱。更有甚者,歌女们各显其能,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说古道今,唱歌相和,或互贺,或讲传统故事,或即兴新词。唱的人越多,兴趣越高,听的人越多,精力越旺盛。即使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一年一度的交易会也会如期举行。
2.三月三号。这是湘西苗族> & gt
苗族的习俗和节日。“樱桃会”是苗族未婚青年男女的社交节日,苗语称为“六皮娃”。每年春夏之交,山上的樱桃成熟,一簇簇红紫色挂满枝头。女生被邀请上山,男生被邀请上山。他们钻进樱桃林,互相唱歌,互相尊重,树下歌声悠扬。
虽然各地有差异,但苗族青年抓樱桃聚会的日子,大多是长夏后的三天,因为这几天正是山上野樱桃熟的季节。花垣县排寮乡雁门寨的年轻人赶樱桃党,但必须在农历四月初八。为什么?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代,由于人们生产工具落后,粮食产量低,吃不饱,生活在山里的苗族人上山采摘野果吃,以补充粮食不足。一个春天的晚上,山上的樱桃又熟了。住在伦克斯山脚下的苗族青年达西邀请寨子里的姑娘上山摘樱桃。然而好景不长。季节一过,树上和山坡上的果子都被风吹走了。没有野果充饥,苗家的日子更加难过,母熊也因为这种担心瘦了不少。达西和他的家人都很难过,尤其是达西。他想:打败一只大野兽,养活所有的人,该多好。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熊妈妈,熊妈妈非常同意。并告诉他:“离当地不远有个‘高叶’(即牯牛坡)。有许多像你提到的这样的野生动物,它们正由一个年轻女孩照料着。要不要向她要一些?”
“好的,我马上去!”达西奉母亲之命去了高叶。
高叶是一个到处都是又肥又壮的水牛的地方,它们都在一个女孩的照料下。达西向女孩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希望为自己带一头牛回去,女孩拒绝了。这些牛,跟了她很多年,是仙牛。达西怎么能带他们去杀他们呢?
达西并不气馁。为了想办法说服女孩,他发现女孩喜欢吃樱桃和唱歌,于是他每天去伦克斯山摘樱桃给女孩,然后唱歌给她听。他称赞这个女孩的美丽和纯洁。日复一日,女孩被感动了,她爱上了每天给自己樱桃吃,还唱歌的达西。于是,她背上弟弟,牵着两头腰最壮的水牛,来到苗寨,在四月初八和达西结婚。同时,两只水牛作为礼物送给了母熊,但是女孩没有让人把牛杀了吃掉,而是教他们用牛帮人耕田。这样,在水牛的帮助下,达西人增加了粮食产量,衣食无忧,不用上山摘野果充饥。后来,为了纪念达西在四月初八把牛带回来,人们把四月初八定为牛的生日,每年的四月初一,不管农活多忙,都要给牛放一天假,煮一盆南瓜,撒上盐水庆祝它们吃饱,而那些年轻人则被邀请到伦克斯坡摘樱桃,唱情歌,纪念姑娘和达西。这个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而且由于雁门村旁边的任* * *坡位于花垣、保靖、吉首三县交界处,消息传得更快,附近三县市苗寨的年轻人都争相参加,唱歌、跳舞、打球、上山活动。燕门村的四月八日和樱花节一年比一年热。
女人不吃鸡血
男人不吃死笼中鸡,女人不吃鸡血。这是花垣苗族的习俗,奇中有奇,怪中有怪。
古代夜郎人不吃鸡血。原因是什么?传说外族人曾经把他们的“金银树”淋了鸡血,掠夺他们的金银,陷入人去财空的境地。鸡血在夜郎成了禁忌,只能作为表明心意、结拜兄弟、真心相待的见证者。所以夜郎人用棍棒打鸡鸭,称为“椎鸡”、“椎鸭”。不能说传说都是虚构的。夜郎的普话里真的没有“杀鸡”“杀鸭”之类的词,只有“杀鸡”“杀鸭”之类的词。
传说古代夜郎人都是白皮细肉,个个才貌双全,不像现在有的嫩白,有的殷红,好像被“雷公”烧过,俗称“雷公烧”。夜郎人为什么会逐渐变丑?
当然,这也是一个传说。那时候,还没有文字。当然,没有人写书。你能在哪里找到答案?据说当时夜郎人当了汉奸,背叛了祖训,吃鸡不打,用刀杀了放血,放了些米,让血米混在一起煮...> & gt
苗族有哪些节日和习俗?苗族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可以在苗族地区体验不同的民俗风情,苗族地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份。主要有苗族的这些节日。开年节是苗族的“春节”,也叫“客家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庆祝丰收。我希望来年天气好,庄稼丰收。按照习俗,苗族人通过对唱歌曲来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愿和希望。一大早,贵州、湖南、重庆交界地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处的天星坡脚下,用歌声表达迎接新年的喜悦。我们还将演唱《春之歌》,歌词大意为:4月8日,向往春天,向往春天,珍惜春天,拥抱春天等苗族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始于明朝。在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穿着盛装聚集在贵阳市的喷泉周围,吹笙吹笛,谈论歌曲,以纪念和致敬传说中的古代英雄雅努人。此外,4月8日也是布依族的节日,有人称之为“牛王节”,也有人称之为“牧羊节”或“开秧节”。在这一天,人们和牛要吃“牛王坝”或糯米饭,并休息一天,以示对牛的安慰。踩花山节是苗族传统节日。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苗族在农历正月、二月或四五月流行,源于青年男女的求偶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唱歌、跳芦笙、求偶;老农民们来到花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庄稼丰收。居住在山区的苗族人也会在节日期间斗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行跳狮、爬花杆等比赛。端午节端午节是流行于湘西、黔东南石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多数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除了赛龙舟,还有赛马、斗牛、击鼓等活动。姐妹节在贵州东部清水河附近的加缪村举行。每年农历3月15日至18日是加缪的“姐妹节”。在节日期间,苗族人传统上吃“姐妹饭”。这种米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五颜六色的花和叶给糯米染色蒸出来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旅游”活动。
苗族节日习俗或活动苗族传统节日习俗:苗族人信仰万物有灵或多种鬼神,崇拜祖先和自然,认为神灵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无论消灾还是求子求财,都祈求神灵和祖先的保护。在祈求消除邪灵的时候,巫师会驱鬼。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极为隆重,黔东南的“吃脏”(鼓社)、黔西北的“吃牛”、湘西的“还傩愿”、“吃牛”、“吃猪”、“驱鬼”、“吃鬼”、“祭鬼”等活动费用不菲。此外,对自然物(树木和岩石)或人造物(水井和长凳)的崇拜和祭祀是用酒、肉、鱼、鸡鸭和糯米作为祭品。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的节日很多,各地苗族庆祝的节日也不完全一样。“苗年”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和广西融水县的一些地区,在农历九月至十一月的兔年或牛年举行。有击鼓、跳芦笙、赛马、斗牛和“旅游”等活动。农历四月初八,贵阳附近几个县的苗族人穿上盛装,来到贵阳的喷水池前。吹笙吹笛子,用歌曲交心,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还有端午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年货节(农历六七月稻子熟了)、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苗族几乎每年都有登华山的活动。这种踩华山虽然有迷信内容,但也是苗族人民传统的群众娱乐节日。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家庭,财产由男性继承,家庭主妇在家庭中享有更多的权力和地位。年长的父母通常由年幼的子女赡养。有些地区有父子同姓的习惯,儿子的名,父亲的姓。平时只叫自己的真名,不叫父亲的名字。受汉族宗法封建主义的影响,有的建立了字代,建立了祠堂,编了家谱。苗族青年男女婚姻相对自由。青年男女通过“黔东南旅游”、“坐寨”(广西融水)、“踩月”(云南文山、楚雄)、“跳花”(黔中、黔西)、“会姑娘”(湘西)等社交活动,自由唱歌、恋爱、结婚。云南楚雄等地有“女孩房”制度选择好夫妻。也有父母包办婚姻的,一般是通过亲戚朋友。苗族妇女有婚后“足不出户”的习俗,尤其是黔东南至今仍有所保留。部分地区苗族还有“还姑娘”、“转房子”、“娶妻妹”等习俗。
苗族的过年习俗离30字不远。万里也回家了。没有票很难找到女儿。努力是很难的,有起有落。它身无分文,面目全非。正月十五,忙着拜年,走亲访友,又是一年。
苗族特色节日习俗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20岁的节日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日分为:1。农耕节;物资交流节;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的节日;4.祭祀节日;5.纪念和庆祝节日。按照时间顺序,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不止一个节日。动月(鼠或子月)的1-15(第一子日至第二阴日)为戏节之年,其中1子日为一年中之日,苗族不出门(远);第1个丑日是地球年节。在第1丑日到第2丑日(2-14)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相祝贺新年,男女对唱,玩龙灯,玩狮子。农历二月初二(15)是尾年(燃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的第一个丑日是交谊日,也称为龙头节。苗族祭祀土地神,收龙安然(苗语染容)。
5438年6月+10月(虎月或银月)的第一天,是男女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社会交往的节日(中文称为三月三街节)。
二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牛王节(汉语叫四月八日),男女樱桃聚会,佛诞。
三月的第一天和第二天(龙月或陈悦)分别是小龙端午节和大龙舟节,其中小龙端午节后来被称为屈原节和松石节,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米姓)。
4月1日(蛇月或巳月)是降龙节(汉语叫六月六、六月场),也是新的吃大麦的节日。
五月(马月或午月)的1子日为小年节(苗语称七姐妹,即北斗七星)。
六月(羊月或月)的第二天是鸭子节,第二天是中秋节。
七月第1申日(猴月或申月)为酒节(收割糯米酿甜酒、米酒)。
八月(鸡月或满月)是祭祀的节日(主要进行祭祖、吃猪、跳香、丧、安龙等活动。).
九月(狗月或满月)狩猎节,择日祭拜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猪年或海月)是吃猪泡猪节(当年杀猪)、灶神节(祭祀灶神)、除夕(除夕,汉语称十月苗族春节)。
4月8日
4月8日是贵州、湘西和桂北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节日的内容因地而异。其中规模最大、场面最隆重、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最先推动贵阳苗族“四·八”庆典的。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贵阳及其周边县的苗族人民都要穿上民族服装,聚集在贵阳市中心的喷泉区。他们演奏芦笙和长笛,唱民歌,跳苗族舞蹈来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关于“四月八日”的由来,有很多传说,主要是为了四月八日埋葬在今天的喷水池里的古代苗族英雄,代代相传,成为一种习俗。
传说在古代有一个苗族首领叫雅奴,他领导苗族人民反抗统治者。他曾在“饮血坳”里组织各村苗头喝鸡血,誓要战斗到底。并同意4月8日在一座山上集会。起义后,车易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一路打到川黔。次年4月8日,亚努在贵阳喷泉附近不幸身亡。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方便苗族人民在每年的4月8日举行纪念活动,缅怀雅仪的功绩,为战争死难者扫墓。清朝甘家苗族起义后,统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举行这一活动,使苗族失去了一个极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解放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4月8日”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桂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苗族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苗族英雄雅努人。节日期间,苗族同胞会用鲜花蒸米饭,并聚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唱情歌。北京的苗族人也庆祝4月8日。
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戴上银饰,穿上新衣,从山顶、山腰、平坝聚集到四月初八的会场。这一天会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舞狮、打花鼓、歌咏比赛、吹唢呐、吹木叶、打秋蛐蛐、求援等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纪念活动增加了经贸洽谈、艺术文化研讨、旅游等新内容。&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