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数九寒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的?

数九意味着从冬季至日开始每九天记住一个九,而* * *记住九个九。前九个是19,后面是29,39,...和99。通常,至日冬季后的第一个月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所以也有“三伏天冷,三伏天热”的说法。

数九的习俗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是,至少在南北朝时期是流行的。《梁朝书·荆楚春秋》记载:“冬季至日日数9981日,为寒之终。”数数九个冷天,也就是从冬天的至日开始,每九天数一个“九”,直到八十一天的“九九”,天气才会暖和起来。

劳动人民经历了几千年与风雪严寒的斗争,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作了许多描写数九期间冷暖变化规律的“九九歌”。例如,流行于北方的99首民歌:

如果不从九开始数,你可以在1929年走在冰上。三,九,四,九,门叫黄狗。五,九,六,九,开门缩回去。七九条河开,八九只鹅来。九十九和十九,到处耕牛。

鲁谷的《贾青录》记载了一首《九歌》,非常幽默地描述了古代人过冬的情形:

1929年,项叫傅出招(因怕冷,双手都缩在袍里);3927、篱笆头吹(冷风吹在篱笆头上,像吹);4936、晚上睡觉像露营(盖着被子睡觉像在野外睡觉);五,九,四,五,可怜的街舞。不跳舞不跳舞,春寒料峭四十五(穷人穿薄衣服跳舞取暖);6954年,苍蝇堆在屋里(露出一点点暖意);7963年,两肩铺布袖(比较暖和,可以把厚衣服搭在肩上);8972年,猫狗躺在寒冷中;9981年,这个可怜的人正要伸脚睡觉,这时蚊子和跳蚤出来了。

在古代社会,穷人尤其在冬天受苦。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九九歌”各不相同。但是一样的。有一首更流行的民歌是这样唱的:

1929年,我不能伸手。3949,冻死猫狗。5969年,隔江有柳。七九条河开;八九只鹅来了。99年天寒地冻,春暖花开。

俗话说“前九天暖,后九天冷”。发现如果前九天暖和,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所以说“初不贪初九暖,雨雪继续冬。”《燕京岁时》说:“三月九日冬至日难。”意味着从3月9日开始进入了寒冷天气中最冷的阶段。“方婧·易展”说:“入冬后的至日,30日极其寒冷。”"立冬后的第三天是至日十二月中最冷的一天."后来,人们普遍认为3月9日是最冷的一天,但实际上,4月9日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只是3月9号的前几天冷暖变化大,突然变冷,身体不适应,所以特别冷。到了4月9日,虽然气温比3月9日低,但温差变化不大,感觉不像2月9日进入3月9日时那么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