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故事
首先,中秋节是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慢慢演变而来的。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即孟玥、中秋节和越吉。农历八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所以叫“中秋节”,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天的一半,所以叫“中秋节”。起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皇帝祭祀月亮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为中秋节。
第二,中秋节是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的。先是后羿射出了九个太阳,然后上天给了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妻子嫦娥,就交给嫦娥保管。
8月15日,嫦娥带着仙药去了月球。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在园中摆放嫦娥最爱吃的食物,希望她能回来团聚。之后,每年,一代又一代,演变成一个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中秋节,所以叫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是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有“秋暮暮月”的记载,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祭月的活动。摆一个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在唐朝,中秋节赏月和玩月是相当流行的。在宋代,中秋节更流行赏月。这一天,北京所有的商店和餐馆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在牌楼上系上丝绸饰品,出售新鲜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非常热闹。许多人登上阳台,一些富有的家庭在自己的亭子上赏月,并安排食物或家宴让子女团聚。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依旧。很多地方形成了烧香、栽中秋树、点塔灯、放天灯、走月、舞龙等特殊习俗。
扩展数据:
相传古代齐国的丑女无盐。她年轻时,对拜月教非常虔诚。长大后,她以优越的品德入宫,却得不到宠爱。八月十五见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来,他立她为皇后,中秋节拜月由此而来。在月亮中间,嫦娥因其美丽而闻名,所以少女拜月希望自己“像嫦娥一样,容颜如明月”。
在唐朝,中秋节赏月和玩月是相当流行的。在北宋时期。8月15日晚上,全城的人,无论贫富老少,都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向拜月表达他们的愿望,祈求月神的保佑。在南宋,人们互赠月饼,这意味着团圆。在一些地方有活动,如舞草龙和建造宝塔。
自明清以来,中秋节的习俗变得更加流行。很多地方形成了烧香、栽中秋树、点塔灯、放天灯、走月、舞龙等特殊习俗。
如今,在月亮下玩耍的习俗远没有旧时代盛行。不过,宴饮赏月还是很受欢迎的。人们在求月中饮酒,以庆祝更好的生活,或祝愿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中秋节的习俗和形式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