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进行德育教育

“老师也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古人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先“传道”,再“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中华民族和国家合格公民的起点,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中心环节。可以说,德育是学校的生命。加强德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的重要体现。德育做好了,其他教育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做好小学德育工作迫在眉睫。

一、德育重视小事,润物细无声。

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现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和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和品质都是由言行的积累形成的。古人云:“勿以小而为之,勿以小而为之。”也就是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做起,不从小事做起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因此,学校要提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思想,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两规”教育。各班班主任可利用班班会、晨会等形式,重点加强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作息》为内容的“两规”教育,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于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参与到学校德育中来,形成德育的合力。教师要从小事做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第三,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升旗仪式等。,促进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他们改正和克服不良行为的萌芽点。让孩子的闪光点不断闪耀,辐射他人,影响连接在一起,让不良行为没有生长的土壤,让孩子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长。要真正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教育资源的每一个要素都是育人的园地,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第二,优化教育环境,营造校园文化

1.学校加强了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在重要场所张贴海报,在公共走廊张贴伟人画像、国学经典文化、师生书画作品及部分重要标志。高标准,要求高的老师。

学生装点班主任文化,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2.办好、用好少先队活动窗口,通过展示师生荣誉、队员作品、教育活动照片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少先队员不断进取,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3.充分利用少先队广播站、礼仪风车、监督岗和我今天升旗的位置宣传报道好人好事,提升校园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独特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4.读国学经典,感受国学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延续国学,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做人做起。没有做人的基础,既不会有民族精神,也不会有革命精神。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振兴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学经典也教给我们很多人生道理:要感恩父母;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乐于助人;对犯错的人要宽容对待;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孝顺的父母,一个有礼貌的人。

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目标明确1,德育重在课堂,人人受教育。

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关键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方法、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只有抓住课堂,才能抓住“全民德育”的本质,抓住学校德育的生命线。课堂德育应贯穿于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在实验中渗透德育,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备课好是基础,所有教材都有德育内容,有表层内容,也有深层内容。往往德育的内容不在课本的文字表层,而在课本的内容里,这就需要我们把重点放在深层的内容上。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使德育内容寓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教师要善于把德育变成“涓涓细流”,使之伴随自己的教学,浸润和滋养学生的心灵经年。

2、紧跟时代步伐,搞好主题教育活动。

(1)我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中,针对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淡薄的情况,结合纪念抗日战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今天这个好日子的珍惜。通过实施健康校园文化系列活动:读好书,唱好歌,说好话。

讲好故事、做游戏、寓教于乐的“四好活动”;实施读爱国书、看爱国电影、唱爱国歌、了解爱国英雄、收集爱国格言“五爱工程”,举办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这些活动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无疑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针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畸形消费的不良社会风气”,学校实施了节俭文明消费教育:组织小型文明消费报告会;带领团队成员制定“合理消费计划”和“健康消费标准”;开展了“当一天家”、“理财一天”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正确消费,自觉抵制消费中不攀比、不乱花钱的行为。

(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每学期开学时,学校已组织全体教师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认真分析研究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成绩,深入广泛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二是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随时传达和交流孩子的思想、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利用节日开展特色活动。每到中秋节,学校要组织“中秋十个一”主题活动,就是画一个月饼,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写出你的想法,表达孩子的真实感受。亲自表演,展示你的才华,享受节日。每年母亲节,少先队组织“感恩的心”系列活动:即要求每个孩子给外出打工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邀请父母参加班队的小舞台活动,结合“六一”节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报告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夯实基础,更新观念,大胆创新。

1.在德育方面,学校一直坚持“三关”、“三导”、“三主”的原则。“三关”:一是关心,二是关心,三是让“问题儿童”体验到成功、赞美、温暖和微笑。为了彻底改变封闭、固定、单一的教育模式,学校大胆倡导“三导”“三主”的自主教育模式,即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教师的角色是“主体”,中学学生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教师的角色是“主”,高年级学生教师的角色是“辅导”。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同行们也应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参与者和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每学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组织各种教育研究活动,加强德育研究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3.努力构建有效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学校是引领学生价值取向和内化品质的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学校教育应在家庭中得到加强,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和复制。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互动的完整链条。没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德育的发展造成致命的打击。特别是社会和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理想的完善。因此,在德育问题上,学校必须持开放的态度,积极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互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立足学生,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儿童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德育重要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资源优势,紧跟时代步伐,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活动,决不能盲目、漫无目的地随意开展。

参考资料:

/链接?URL = 3 neihaiwshwuthgkx 2 mvzypzrz _ eg 9 Yb 9 yq-bCPfWwn _ z _ xszb 6 w4 fql _ azrwco 1 tqhn 2 BF 0 aljl 8 ypr-zjyud 92 rxablurk 71 vqc-oc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