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1.江苏高笑地理知识点

江苏高笑地理知识点1.2018江苏高笑必须背的知识是什么?

考点1:了解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解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一个天体系统。(2)天体由高到低的等级体系:(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和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考点二: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的共性如下:①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特点:同向,* * *面,近圆形;②八大行星根据离太阳的距离、质量和体积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地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地球有生命物质条件,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光照条件稳定,太阳辐射相对稳定;温度条件适宜,日地距离适中;旋转周期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有液态水,在地球内部运动,形成水蒸气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大多以液态存在。考点三: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资源,地球上生命的生长和发展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空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驱动力。(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

考点4(石油和天然气):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太阳黑子和耀斑,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信衰减或中断。

②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3)极光现象产生于极地的高层大气。

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灾害都与太阳活动有关。

2.2065438+2008江苏地理中考必考知识是什么?

测试中心/站点

1

了解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解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

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围绕,形成天体系统。

2

)天体系统从高到低的等级: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的成员:太阳、行星和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测试中心/站点

2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通用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特点:同向,* * *面,近似圆;

②八大行星根据离太阳的距离、质量和体积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遥远的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

)特殊性体现在地球上有生命物质。

情况

原因

在外面

部门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稳定的照明条件

太阳辐射相对稳定;

自己

身体

合适的温度条件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旋转周期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空气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有液态水

地球中的物质运动,形成水蒸气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大多以液态存在。

测试中心/站点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资源,地球上生命的生长和发展离不开太阳。

2

)太阳辐射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水分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驱动力。

)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量。(石油、天然气)

测试中心/站点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太阳黑子和耀斑,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它们活动的平均周期为

11

几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

(1)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信衰减或中断。②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3)极光现象产生于极地的高层大气。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灾害都与太阳活动有关。

3.急:求2010江苏省高考状元。

第一,要多关注主干知识。结合高考,近几年综合试卷的地理部分以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为主,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条件、城市化、工业布局影响因素、中国各地降水及其季节变化、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要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试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不存在超大纲问题。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09年各地区综合试卷中的地理题来看,高考的主要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素、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内外作用力和地壳变化、地壳物质循环、河流补给和水文特征的影响;自然地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域因素;产业的区位因素;城镇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传播;旅游资源评价;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

复习这些主要知识,考生要准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楚每个知识点的脉络、适用范围、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梳理,理清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关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第二,把握图表事半功倍。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直观的形式表达“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大量的地图、图表、照片和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近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地图和图表常被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政治等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跨学科的综合题的切入点。

鉴于高考重视海图考查的特点,在第一轮地理复习中,考生要加强阅读和分析地图、地理海图的能力训练。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每天对照课本上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集进行复习和练习,从图图互变、文字互变、图表互变的角度来推导地理的规律和原理。

建议考生分三部分复习海图:(1)等值线、等值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线、等沉淀线、等震线、等呼吸线等。这种地图相似之处多,信息丰富,是地理考试的重点;比如等高线图,在历届高考中都出现过很多次。

考生不妨从如何画等值线入手,搞清楚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等值线在图形中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和解题。(2)是统计图表。

往往反映一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需要学习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要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3)是区域地图。

地理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地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题型。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通过此轮复习,考生应能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在地图上填写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域;熟练运用和解释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图表,并能根据需要绘制简单的地理图。

只有通过读、填、画、分析示意图等多种训练,才能提高我们在地理方面的适应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第三,注重解题教学。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考生要特别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正确书写、认真审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其次,考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阅读时,要思考你读的内容可能是怎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从书上看试题,把教材变成试题);做题的时候要知道,做题是考察课本上有哪些知识(就是在课本上找答案,把试题变成课本)。

第四,关注热点,开阔视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之一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很多话题用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或出发点来创造问题情境。关注热点问题不妨从现在开始。

目前,与地理和现实生活相关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荒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空气和水污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省* * *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考生应对世界和中国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这些重大事件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当今的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复习中,要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作为主题性“问题”来对待,找出这些问题的位置和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要知识的紧密结合,把握其因果原因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有所侧重。所有与热点相关的问题,即使不是本题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4.江苏省高一地理必修复习大纲。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围绕着日地轴

方向:从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逆时针方向)

周期:恒星年(365天,6: 9: 10秒)恒星日(23: 56: 4秒)。

角速度:平均1?/近日点(65438+10月初)快近日点(7月初)慢处处相等,每小时15?(除了波兰人)

线速度:平均30 km/h从赤道到两极递减,赤道为1670KM\ h,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赤道角: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目前是23吗?26'

(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2)当地时间(3)沿地表水平移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移动,在南半球向左移动。

第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往北白天越长。

北极圈以北的半球白天长,②赤道全年无休。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往北白天越短。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

北极圈北部有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对。

②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从赤道向南北递减,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夏季至日与纬度:从23?26'N在南北方向减少。

温特至日:从23岁开始?26的下降南北。

23?26'N以北在夏季至日达到最大值,更接近直射点的高度为。

随着第23季的变化?冬季至日在26° S以南达到最大值。

每年有两次北回归线与南方之间的直射。

四、光图的解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在俯视图中。判断依据是:地球自转从北极看是逆时针,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或者看经度,东经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太阳直射点的节气、日期、纬度,早晚圆经过极点(或与一条子午线重合),太阳直射点为赤道,即春分点;终止线与极圆相切。如果北极圈有极端的一天,那就是北半球的夏季至日,太阳的直射点是23?26 ',如果北极圈内出现像北半球冬季至日日那样的极夜现象,那么太阳的直射点就是23?26'

(3)确定当地时间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子午线为正午12,由终止线围成的白天部分的中间子午线为12,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当地时间为6点,暗线与赤道交点的子午线为18。,时差是1小时,每1?如果相差4分钟,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然后换算成时间,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当地时间。

(4)判断昼夜长短求一个地方的日(夜)长,就是在纬度圈里求日(夜)弧的长度,也可以用日(夜)弧的经度来计算。

(5)判断中午太阳的高度角,先求被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如果求的区域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取两地的纬度差。如果求的面积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的纬度差就是被寻找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终止线和经纬度。

(1)根据终止线与纬度的交点判断问题。

①终结者线通过南北极可以判断这一天是3月21左右或者9月23日。

②终结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是白天。可以判断这一天是6月22日左右,北半球夏季至日,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3)终结者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是夜晚。可以判断这一天是65438+2月22日左右,北半球是冬季至日,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2)根据终止线与子午线的相交关系判断昼夜长短。

计算一个地方的白昼长度或黑夜长度。计算日长时,从晨线与纬度圈的交点到白天半球的暗线与纬度圈的交点计算该地所在的纬度圈,用经度除以15,即该地的日长。如果地图上只画了半个日半球,需要注意的是,图中日跨越的经度差的两倍除以15,就是该地的日长。

七。时区和当地时间的计算

第一步:先找到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次求时差,经度每度相差4分钟。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东边加西边减。时间超过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如果时间为负,则增加24小时,日期减少1天。

5.苏教版高一必修地理复习大纲。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绕中心自转太阳地轴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和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恒星日(23: 56: 4)的平均角速度为1?/近日点(65438+10月初)和近日点(7月初)处处相等,小时率15?(两极除外)平均线速度为30km/h,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为1670KM\ h,两极为0。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

目前是23吗?26' (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II: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当地时间(3)沿地球表面水平移动的物体发生移动,北半球向右倾斜,南半球向左倾斜。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越往北,白天越长。①太阳的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的半球白天长。②赤道昼短夜长,越往北昼夜平分越短。③春秋分当天,北极圈北部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夜平分:与北半球相反。②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从赤道向南北递减。萨默·至日:从23岁开始?北纬26度减少了冬季南北方向的至日:从23?26度向北向南降低23度?26'N以北在夏季至日达到最大值,越接近直达点,高度的季节变化23?在南纬26度,每年冬季至日达到最大值时,北回归线与南方之间有两次直射。四:光图解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判断依据是:地球自转从地球北极逆时针,从南极顺时针;或者看经度,东经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太阳直射点的节气、日期、纬度已过极点(或与一条子午线重合),太阳直射点为赤道,即春分点;终止线与极圆相切。如果北极圈有极端的一天,那就是北半球的夏季至日,太阳的直射点是23?26 ',如果北极圈内出现像北半球冬季至日日那样的极夜现象,那么太阳的直射点就是23?26’(3)确定地点时,在光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子午线为正午12,被终结线包围的白天部分的中间子午线为12,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当地时间为6点,暗线与赤道交点的子午线为18。,时差是1小时,每1?如果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换算成时间。根据东加西减的原理,计算当地时间。(4)判断昼夜长短求一个地方的日(夜)长,即在纬度圈里求日(夜)弧的长度,也可以用日(夜)弧的经度来计算。(5-两地的纬度差,就是被寻找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5:终止线和从终止线和纬度的交点判断的经纬度(1)。①终结者线可以判断这一天是3月21或9月23日前后。②终结线与南北极相切,在北极圈内为昼。可以判断这一天是6月22日左右,是北半球的夏季至日。南半球是冬天③终结者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是夜晚。可以判断这一天是65438+2月22日左右,北半球是冬天的至日,北半球是冬天,南半球是夏天。(2)判断日长夜长根据终止线与子午线的相交关系,计算出一个地方的日长或夜长。计算日长时,计算该地所在的纬度圈从晨线和纬度圈到白天半球暗线和纬度圈的交点。用经度跨度除以15,就是这个地方的日长。如果地图上只画了半个日半球,需要注意的是,图中日跨越的经度差是2倍,除以15,即该地的日长为7: 00。计算当地时间的第一步是找出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求时差,按每度4分的经度差计算。第三步是从西方减去。如果时间超过24小时,则减去24,将日期加上1天,如果时间为负,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燥洁净的空气(氮的基本成分——生物、氧的基本物质——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二氧化碳的基本原料——光合作用、臭氧——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蒸气和固体杂质(云形成和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教材第29页图2.1)海拔温度和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 km,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公里。随着海拔的升高,上升平流,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对流层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有利于高空飞行,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息息相关。二是大气热力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减弱(1)。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的反射作用较小:无选择性,云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夏季阴天,温度对散射作用不是很高:有选择性,对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空一片蓝。(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拦截热量,使温度升高。因为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6.求江苏初中地理考试复习大纲。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大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其平均直径为6371.2米。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沿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的圆称为纬度。所有的纬度都是圆,可以称之为纬度圈;纬度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逐渐向两极缩短,最后成为一个点。纬度都表示东西方向。赤道是纬度最长的地方,大约有4万公里长。它等于两极之间的距离,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上的零纬度。赤道以北的纬度称为北纬,习惯上以“n”为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称为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形的;都是等长的,标明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自东向西分为1800。东边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用“E”作为代码,西边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用“W”作为代码。作为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4.地球的自转和昼夜的交替。这叫做地球绕轴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一次轮换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5.地球自转和季节变化。同时,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公转的方向自然是自西向东。旋转的时间是一年。公转轨道平面始终与地轴保持66.5°的夹角。由于地球自转,季节发生了变化。6.五个区域的划分。热带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阳光直射。地面获得最多的阳光和热量,全年气候炎热。北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端的夜晚和白天。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也在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一年中没有极端的夜晚和白天。地面获得的太阳光和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另一方面,比例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某地海拔高度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高度。某个地方高于另一个地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9.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高度值。在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平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10,而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占地球上海洋面积的71%。土地面积只占29%。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统称为大陆。它们都位于北半球的欧洲和北美。大多数人习惯于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作为欧亚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巴拿马运河是北美和南美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周围是海洋。陆地地形学的人把地形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山的海拔比较高,一般都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较陡,有的山呈带状分布。最突出的有两个。另一个是贯穿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平缓或较小,常用来形容平原的平坦。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洲的地形比较复杂,中间地势高,周边地势低,有宽阔的高原和山地。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12.推动地形变化的力称为内力,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的表现。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称为外力,如流水、风、波浪和冰川。天气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晴、雨、热、冷等。它总是在变化。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来的平均天气状况,一般来说变化不大。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10000.000000086007一年中,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北半球的7月,南半球的65438+10月。北半球月平均最低气温和南半球65438+10月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最高月平均温度和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称为该地方的年温差. 5438+05。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温度是不一样的。夏天陆地温度高,海水温度低。在冬天,相反,温度还受地形高度的影响。在山区,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将下降0.6℃左右。16,而且全球降水分布一般:赤道附近降水较多;极地降水较少;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海岸降水较少,大陆东海岸降水较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17.多雨地区全年降水的季节变化:赤道附近降水很多,比如新加坡;全年无雨地区:在内陆地区和极地地区,月降水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