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美在哪里?
来源:Xi晚报(Xi安)
姜秀玉(Xi安中学高一)
600年前,当文艺复兴的曙光冲破中世纪漆黑的夜空,在遥远的东方,响起了用胡笳笛子荡漾的声音,让中华民族着迷了两个多世纪。这就是天籁之音——昆曲,诞生在中国南方的昆山脚下。它从花园深处蔓延开来,优雅而低俗,成为一种美丽的荣耀。
推开厚重的竹门,转过弯弯曲曲的回廊,拂去尘埃,聆听温柔的水磨声,让思绪飞回几百年前的江南。那时,昆曲从闺房深处,婉转地找到了一段金平人的春愁,化作了一曲吟叹的小曲,演绎了《牡丹亭》的痴情;从华清池边,寻得一曲盛唐时期的歌舞,化为水袖飘飘,演绎了长生殿里的爱恨情仇;从夕阳塔上,我记起了一个垂死英雄的长叹,化作了林冲在夜奔中的英雄泪。从秦淮河,写一个南朝的故事,把它变成李扇子上的一朵桃花。
昆曲的美在于唱功。沈崇穗在《杜曲赋》中说,昆曲“功力深厚,无烟火,口轻声纯”。水磨美而悠远,足以荡人。三种唱和方式,无论是闺中闲情,相思,兴亡之叹,都淋漓尽致,风情万种。檀香板的慢拍,让人心魂摇曳,思绪畅快。
昆曲之美,在于演员的指尖,指向远方,便成了巍峨的高山;轻点关闭,你会看到碧波荡漾。指尖峰,手指绕水,青山绿水勾勒出昆曲之美。边唱边跳,袖舞,有时抱着愁不恨,有时转出满满的愁,有时绕出感情。绵延之间,无尽的风让它变得清晰。
昆曲的美在于歌词,“原来遍地都是五彩缤纷的,好像都给了那口破井和那片废墟,又是美好的一天,任谁都是一种享受。”你可以看到杜丽娘有一个独立的小院,春天寂静无声,让她感到孤独、相思、无助。“林东人人知敬,养子受重用,魏家绝不会栽。”你可以看到李在酒席之上,眼神冰冷,他咒骂着汉奸小人,手里拿着一把爱情折扇,手里拿着的不仅仅是忠诚的承诺,还有他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朝代依然坚持的节气。“一代美人为君上,千年后,我恨巾血。半行字是命运之碑,一片土是断肠之墓。”你可以看到马尾坡上,三尺白绫正挽着杨玉环柔软白皙的脖颈,也是一个王朝的背影和一个皇帝的无奈。
昆曲就像一部永不落幕的长剧。场景一次次换,人物一年一年换,一眨眼就是600年。破碎的音阶音乐,优雅的服饰,悠扬的笛声,依然残留着昆曲的飘逸之美,但这种声音过于柔和单薄,以至于很快就会被历史遗忘。我们的时代太繁华,太多彩,太复杂,没有人愿意坐在台前,听着动听的喉音,看着衣袖飘飘,如何在一个舞台上演绎几千年的沧桑和一个人命运的沉浮。昆曲变成了精雕细刻的檀香,高贵典雅,却不再实用。当你打开昆曲的大门,你会惊叹:“不经园林,怎知春色!”
戏曲其实是一种深情,会让人明白自己在永恒的情怀、困难、孤独中并不孤独。慢下来,给自己一种古典的感觉和平静的心态。岁月流逝,心境变迁,回首往事,几支笛子,几句歌词,依然能拨动心弦。昆曲之美,逐渐沉淀在灵魂深处,升华为岁月带不走的最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