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靠什么预测天气?
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原理,将世间万物分为阴阳两种状态和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并根据阴阳五行的转化规律来预测天气,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最初洞察天地、认识事物的愿望。我国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风、雨、雪、云、虹、雷等天气现象,占卜也被用来预测天气信息,说明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意识到天气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和农业谚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贤为指导农耕而制定的历法,基本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汉代《淮南田字训》中出现了24个与现代名称相同的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后人总结出了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曲。后人根据二十四节气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更多的农业谚语,如“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夏季至日多风多热,冬季重阳多晴无雨”,“秋分早,初霜晚,寒露种麦正当时”等等。
观察云和风来辨别天气
吕不韦的《吕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种,并对表示不同天气的云做了简单的分类。古人还根据云的厚度和颜色总结出一系列天气气象谚语,如“天上有楼云,地上有雷阵雨”。他们还能根据风向预测天气,“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暖北风。”说明不同的风会带来不同的天气,冷、暖、干、湿。
根据动物预测天气
动物的感觉系统相当敏锐,古人已经学会根据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早晨,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气晴朗。这是因为晴天的早晨气温低,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挂在蜘蛛网上。燕子低飞,青蛙鸣叫,蚂蚁搬家,蚯蚓出洞,都是下雨的前兆。
古代气象局:秦
秦田健是秦汉时期设立的一个政府部门。它具有观测天象、计算节气、制作历法的功能,类似于今天的气象局。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开始在秦传教。
天气预报的专业仪器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风速计,即在空旷的地面上竖起一根五尺高的杆子,杆子上安装一只灵活的旋转铜鸟,根据铜鸟的旋转方向就可以确定风向。晋代人把张衡的青铜鸟改成了木鸟,比青铜鸟轻,能预知最轻微的风。多设置在城墙上和天文、交通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