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雨从哪里来”教案
幼师班《雨从哪里来》教案1一、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的一切都少不了雨。
2.了解水的变化形式。
3.让孩子学会最初的记录方法。
4.培养孩子对雨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二、活动准备:
1、1透明杯、1玻璃板、1玻璃纸、50-60℃热水(保证实验安全)、吸水布、温度计1、A3纸和显示板1、油性笔65438+。
2、故事《雨滴旅行》漫画。
3、雨滴、海浪、冰雹、雪花、雾、雷声、露水、太阳和风等照片幻灯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论:冒雨出门的感觉。(5')
1,说:你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雨天?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雨天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4个孩子回答)(喜欢:天气变凉了,空气清新了;不喜欢:出行不便,空气潮湿寒冷。)
追问:下雨天可以做什么?(1-2小朋友回答)(室内活动,看雨景,看雨后彩虹。)
2.思考:下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3-4名儿童回答)
追问:为什么有人说春雨和油一样值钱(就是春天的雨和油一样值钱)?(1-2小朋友回答)春天,种子需要雨水才能发芽,小树需要雨水才能生长开花。而且春雨很少。)
总结:虽然雨天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是小树在雨里长大,种子在雨里发芽,小动物也要靠雨水解渴。雨使空气清新,甚至道路也会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自然界中没有一样东西是没有雨的。
(2)实验:雨从哪里来?(15')
1,猜(2') (1-2个孩子回答)
老师:既然雨这么重要,孩子们,你们知道雨从哪里来吗?(少年:水蒸气升到空中就成了云。当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就变成了雨滴。)
2.实验验证(10 ')
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来发现雨形成的奥秘。
老师操作:(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全程由老师操作。)
第一步:老师往杯子里倒热水,让孩子观察上升的蒸汽。并且拿出玻璃纸和玻璃板,让孩子先看,再摸,感觉都是透明的,玻璃板比玻璃纸低。
第二步:用玻璃纸盖住杯口1分钟,让孩子观察玻璃纸上的现象(水雾实际上是由许多微小的水滴形成的,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
老师:你看这个不透明的地方像不像一朵云?
第三步:再用玻璃板盖住杯口2分钟,让孩子观察玻璃板上的现象(小水滴,逐渐变大,如果时间足够长,会看到水滴最终落下)。
问题:为什么玻璃纸上只形成微小的一层水滴,而玻璃板上却形成大水滴?
水蒸气在玻璃纸和玻璃板上凝结成小水滴。但由于玻璃纸上的温度高,玻璃板上的温度低,小水滴只有遇到冷的东西才会凝结成大水滴。)
3.解释实验,思考雨的形成过程(3 ')
实验记录: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在展板上画图。我们开始往杯子里倒热水,模拟太阳照在海水上,这样海水就会被太阳加热变成蒸汽,蒸汽就会上升,碰到玻璃纸就会变成非常小的水滴,像云一样。因为玻璃纸的温度也比较高,所以杯子里的水滴不会变大。只是当我们换成玻璃板的时候,玻璃板的温度很低,小水滴就会变成大水滴,最后变成雨滴。
总结:雨形成的过程是地面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照射后变成水蒸气,升到天上变成云,云遇到冷空气凝结成雨滴。
(3)欣赏《小雨中的旅行》这个故事。(10')
1,欣赏多媒体故事《雨中之旅》(7 ')
导语:小朋友,你要注意小宇在旅行中遇到了什么“亲戚”。
2.从幻灯片《小雨点的亲戚》中为小雨点找“亲戚”。(3')
问题:请上图了解谁是小玉的“亲戚”。(集体回答)
追问: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浪花(表哥)、冰雹(表哥)、雪花(表哥)、雨滴是“亲戚”?(因为都是水变的)
总结:水有不同的形态:气态、液态、固态,也有不同的形态:水滴、雪花、冰雹。
思考:毛毛雨的其他“亲戚”(云、雾、霜、露等。) (1-2孩子回答)(结束前,可以拿起玻璃盘子,让孩子看水滴落在上面的过程,就像下雨一样。)
四。活动的扩展:
让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寻找小玉的其他“亲人”。然后写在笔记本上,明天给老师看。
动词 (verb的缩写)对活动的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整个内容太多,第三部草草结束的时候还超时了5分钟左右。
2.孩子还是缺乏动手经验。它的科学原理已经为相当多的孩子所知。
3.实验用的水杯有点小。由于天气寒冷,水温下降很快,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建议换一个能装1L以上的大一点的杯子或者水箱。玻璃纸要用边框固定,玻璃板要包起来,以免划伤手指。
4.“春雨贵如油”这句话,属于基本听不懂的孩子。这个问题可以删除。
六、有故事:一场小小的雨旅。
在蓝色的天空中,有一座美丽的云屋。她又白又轻,里面还有可爱的雨滴。小雨点每天从云屋的窗口望着地面,心想:一个人住在云屋多无聊啊,要是能去地面看看就好了!
虽然冷风哥总是板着脸,但其实他心地很好,很爱帮助人。有一天,他路过小玉的窗户时,听到小玉在自言自语。就敲敲小雨点的窗户,大声说:“小雨点,你不想地上吗?”那就打开窗户,我来帮你!但是记住,你只能在地上呆三天,三天后一定要回来,好吗?"
下雨了。听了冷风哥的话,我很开心。别说三天,就是三个小时也不差!所以他赶紧打开窗户。哇,小宇觉得浑身发冷,好像被什么东西抱着,慢慢地舀出了云屋。眼看离地面越来越近,小玉想:我在想我会在哪里着陆?还没想好,就听到下面传来“哗哗”的声音,雨点落在一条宽阔的河面上。
萧瑜情睁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小雨点,欢迎做客。”“你是谁?”萧玉点歪着头问道。“我是你的表哥,我叫郎华。我会带你去看很多有趣的东西。”小雨跟着表哥郎华,蹦蹦跳跳地来到一座山脚下。薛华表哥指着山顶上白色的地方说:“看,那里住着你表哥薛华。她安静而美丽。”“哇,雪花表哥!”小雨点已经从妈妈那里听过她的名字了。他用力挥了挥手,喊道:“你好,雪花表哥!我是小雨,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
表哥郎华上路了,小雨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表哥薛华居住的大山。
一边走,小雨一边欣赏着河边五颜六色的鲜花。突然,他的头被重重地撞了一下。“喂,谁这么坏,打我的头!”小宇生气地哭了。表哥郎华摇摇头,苦笑着说:“那个淘气的表哥冰雹一定溜了。他总是喜欢捣乱。”
就这样,小雨跟着哥哥郎华去了很多地方。这一天,小雨点眯起了眼睛,他突然想起了冷风哥哥的话。哦,不知不觉,已经三天了。一定是孙爷爷来接他了。小宇觉得自己越来越热,越来越轻,快要升到空中了。他赶紧跟郎华表哥告别:“郎华表哥,我要走了,再见!””“再见,小雨点,欢迎再次光临。“郎华表哥紧紧拉着雨点,真的有点舍不得啊!
现在,小雨点已经回到了他的云宅,但他相信,他一定还有机会再见到波波表哥和雪花表哥。不过,最好不要遇到那个调皮的冰雹哥。
幼儿园二班“雨从哪里来”教案一、活动设计意图:
前几天下午,突然开始下雨了。有的孩子特别兴奋,大喊:“下雨了!下雨了!”有的孩子闷闷不乐地说:“下雨不能出去玩。”这时,一个小孩问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天上会下雨?”孩子们的回答真的很奇怪。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雨从哪里来”选自主题12“下雨了”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自然现象。
2.培养孩子大胆猜测、操作、细心观察的能力。
3.了解“蒸发”、“雨是怎么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的关系。
三、活动分析:
重点:通过幼儿主动实验,了解雨形成的原因。
难点:让孩子大胆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雨的形成”这个问题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孩子被动地接受老师枯燥的故事,不仅达不到活动目标,还会让孩子对这个活动感到厌烦。所以我会让孩子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能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不怕困难,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到答案。5、6岁的孩子好动,对新鲜事物和现象有好奇心,但往往缺乏耐心和耐心的观察和探索,所以这个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大胆操作,耐心细致的观察。
四、活动准备:
1.雨的形成课件:水滴游记,雨声记录。
2.实验设备: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夹子、水等。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用实验、叙述、直觉的方法引导孩子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我把枯燥的灌输和被动的接受变成了孩子主动的实验,大胆的猜测和迁移学习,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不及物动词活动流程:
(1)让孩子听雨声,并引出活动:
老师:孩子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孩子:下雨的声音。
提问:为什么天上会下雨?(让孩子充分想象和猜测)
(二)引导儿童了解下雨的原因。
1,老师介绍实验设备,老师操作实验,小朋友观察了解“蒸发现象”。
1)老师把烧杯里的水加热,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让孩子们上前把手放在杯口上。你有什么感觉?
孩子1:有气泡。
孩子2:试管口有空气出来。
孩子3:有蒸汽。
孩子4:觉得热。
……
总结:水加热会有水蒸气,很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你见过水在那里“蒸发”吗?
(烧水、做饭、晾衣服.....)
(由于实验需要酒精灯,为了孩子的安全,老师要操作。)
2.小朋友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的现象。
1)老师给每组一个烧杯和一块玻璃。烧杯里有热水。让尤尔先摸杯子,感觉热,再摸杯子,感觉冷。让孩子们把杯子盖在烧杯上。告诉我他们发现了什么。
婴儿1:玻璃上有水。
孩子2:玻璃上有空气。
(几分钟后)
孩子3:我发现玻璃上有水滴。
孩子4:我发现了玻璃上的水珠。
(很多孩子都发现了这个现象。)
2)让孩子思考:为什么玻璃杯上会有小水珠?
* * *得出结论,大量水蒸气在一起冷却后变成了小水滴。
3.让孩子观看雨的形成的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记录,进一步了解雨形成的原因。
请小朋友结合刚才的实验再讲一遍:雨是怎么形成的?
孩子:水加热后形成蒸汽,蒸汽逐渐增多。它们抱在一起,遇到冷空气就形成小水滴。当他们把持不住的时候,小水滴就掉下来了。这是雨。(孩子自己总结)
(3)引导孩子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和坏处。
(4)以一首古诗结尾,与一首有“雨过天晴”二字的古诗联想,让孩子复习背诵。(《春晓》和《雨夜给北方一个朋友的笔记》)
五项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学会了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不怕困难。
幼儿园大班《雨从哪里来》教案三活动目标:
1,对“水汽蒸发”和“雨是如何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的初步感知。
2.能够在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酒精灯、烧杯、玻璃杯、玻璃杯、火柴;故事《小水滴旅行》视频。
2.体验准备:对晴天、阴天、雨天的云的特征有印象。
活动流程:
一、谈心引入,再现孩子生活中的疑问,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1,老师问: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下雨后,池塘和水库的水为什么不溢出来?水在哪里?
2.宝宝带问题看视频《小水滴旅行》。
老师提问:水滴有什么变化?你去哪里了?
二、现象感知:验证猜想,初步感知水气互变现象。
1.老师操作:点亮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
2.老师的问题:仔细看烧杯里的水。你发现了什么?
3.总结:水热的时候会有水蒸气,很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见过“蒸发”现象吗?(发散思维)
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它就像一个奇怪的火炉。衣服、手帕、河流和土地里的水被太阳变成蒸汽。这么多蒸汽去哪了?
三、知识提炼:观看课件《小水滴旅行》,直观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说明:“我们来看看课件里的小水滴,说水蒸气去了哪里。雨从哪里来?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不溢出来?
老师总结:水受热变成蒸汽,蒸汽上升,变成云,云遇冷,边水,落雨。
第四,拓展延伸
1.让孩子们试着说出下雨的好处。
2.让孩子们试着谈论下雨的危险。
3.总结孩子讲述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孩子从小学的知识和技能开始学习,长大成为科学家,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幼儿园一班教案四“雨从哪里来”活动名称:
雨从哪里来?
二、活动目标:
1,让孩子认识“雨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科学现象,认识雨前现象以及雨与人的关系。
2.激发孩子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自然现象。
3.培养孩子大胆猜测、操作、细心观察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课件:雨滴游记和雨的形成
雨滴、海浪、冰雹、雪花、雾、雷、电、露、太阳、大风图片4套。
四、活动流程:
(一)、进口部分:
1,孩子,请闭上眼睛,听听是什么声音...
(播放录音:雷声和雨声)
2.讨论:你喜欢下雨吗?下雨的时候你喜欢做什么?谁知道雨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天上会下雨?
(2)、故事赏析《雨中旅行》(播放课件)注意故事中的装饰性文字。
讨论和思考:
1.小雨点住哪里?谁帮小雨点旅游,谁帮小雨点回家?
2.引导幼儿梳理雨滴的旅行过程,并根据故事内容对旅行过程进行排序。
3.适当引导孩子注意故事中水的各种形态:小宇在旅行中遇到了哪些亲戚?你知道它还有什么亲戚吗?
(三),加深对雨水形成的认识
1.听完故事,现在的孩子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吗?让我们看看雨的形成。
(播放课件——雨的形成)
2、动手操作:一排。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图片安排雨的形成过程,鼓励孩子大胆发言。
总结:水遇热——形成蒸汽——蒸汽升上天空——遇冷——形成微小的云滴——小云滴相互碰撞,凝结成大水滴——空气再也憋不住了,就从云端落到地面,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雨。
(四)活动延伸:雨前现象。
1,思维:引导孩子说说下雨前发生的事。
既然孩子都知道为什么会下雨,你怎么能提前知道会下雨呢?(下雨前的征兆)
2.播放课件-在下雨之前
3、幼儿讨论,教师总结
燕子低飞求雨,青蛙高唱求雨。
鱼在水面上游就会下雨,蚂蚁搬家就会下雨。
总结:生活中的年轻朋友要多思考,多思考,多观察,一定会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5)结尾部分:欣赏歌曲《雪花与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