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的寒露日都这么冷?这是为什么呢?
寒露——气温降低,空气中有了凝露,渐渐有了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10。
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经度195时为寒露。《二十四节气》说:“九月,露水寒,会凝结。”寒露是指温度比白露时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将凝结成霜。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广大地区已入秋,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在首都北京,可以看到多年来的第一次霜冻。除了青藏高原常年下雪外,东北和北疆普遍已经开始降雪。
中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为鸿雁客;第二只等待的雀是蛤蜊;三朵菊花开黄花。”在这个节气里,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列向南迁徙;在寒冷的深秋,所有的鸟都消失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大量蛤蜊,贝壳的条纹和颜色与鸟类非常相似,以为是鸟类。第三阶段的“菊花开始开花”是指此时菊花已经大面积开放。
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有一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控制,雨季结束。天气往往是白天暖,晚上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的雷暴已经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还能听到雷声。华北地区6月5438+10月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的一半或更少,而西北地区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此时,海南、西南地区仍是秋雨,过几年江淮、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影响。
“寒露不摘棉,霜降不怨天。”。天气好的时候要抓紧收割棉花,降温早的时候温度不太低的时候可以收回。江淮、江南一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地湿润。
南方稻区也要注意防范“寒露风”的危害。华北要抓紧播种小麦。此时,如遇干旱少雨,应尽力积蓄土壤水分,抢抓土壤水分进行播种,确保初霜前后完成播种,切不可被动等待雨水导致种植早茬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应是先播甘兰型品种,后播甘蓝型品种。淮河以南播绿肥的要清理干净,已经出苗的要清理排水,防止渍水。华北平原甘薯块茎膨大已逐渐停止,早晨气温低于10℃或更低的概率逐渐增大。要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割,争取在初霜冻前完成,否则马铃薯块茎会因在地下冻结太久而“硬起心肠”,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利用价值,无法储存或用作种子。
习俗:白露过后,天气转凉,露水开始出现。到了寒露的时候,露水增加,温度更低。此时,我国部分地区将出现霜冻。在北方,已经是深秋的景象,白云红叶,偶尔有早霜。南方,秋意渐浓,蝉儿凋零。北京人爬山的习俗更为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都是爬山的好地方。重阳节将吸引许多游客。
在古代,露水被认为是天气转冷的标志。中秋白露的节气是“露凝白”,秋天冷了就已经是“露气寒,会凝结”成霜了。
此时,华南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华南的日平均气温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上升到30℃以上,而最低温度可以降到10℃以下。除少数山谷低地外,西北高原五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按照四季气候划分标准,已经是冬季。千里霜降,万里雪飘,和华南的秋天很不一样。
寒露之年,华南的降雨量也在逐日减少。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左右,东部一般在30至40毫米左右,降雨频繁,昼夜不停,影响了“三秋”的产生,成为华南大部分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与毛毛雨相伴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多,日照少,阴天多,此后雾日数明显增多。然而,秋雨是否严重直接影响着“三秋”的进度和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在晴天抢收播种;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多种有效耕作措施,减少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堵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注意防范。
日常生活:寒露过后,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气温下降,空气干燥,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增强。此时,很多疾病都会危及老人的生命,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重要。此外,老年人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据统计,90%以上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感冒后会急性发作,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合理安排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很重要,这对他们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饮食:饮食保健要以五味均衡为主。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多吃甘淡润燥的食物,既能补脾胃,又能润肺润肠,防治咽喉口干。水果有梨、柿子、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和豆类、菌类、海带和紫菜。早餐要吃温热的食物,最好喝热的药粥,因为粳米和糯米都有很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如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粥、玉竹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物。
寒露
①指冷凝的冷露气体。《苏文刘郑源纪大论》:“五齐,惨令已尽,寒露,霜降早。”
②二十四节气之一。《通渭孝经·援神》:“秋分后十五,斗指辛,为寒露。字寒寒,欲必凝成。”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