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压力带的分布、成因和气流?

压力带,由于地球表面纬度不同,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压力带,称为压力带。

在光滑均匀的地球表面,气压的水平分布呈带状。地球上有七个水平气压带,分别是:

①两个极地高压区: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地,是由于寒冷使空气收缩、积聚,高空气流辐合、质量增加而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区。冬季强度增大,范围扩大;夏天,力量减弱,范围收缩。

②两个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度及其两侧,是高空气流辐散、质量减少而在低空形成的低压带。

③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分布在北纬20 ~ 30°的强高压带,是由低纬高空流向极地的空气在地转偏转力的作用下发生质量辐合而形成的。它随季节向南北几个纬度移动,活动范围约占地球的一半,是对大气环流影响最大的压力带。

④ 65,438+0赤道低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由于常年高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高空向两侧流出,导致空气柱质量减少,在低空形成低压区。全球七大纬向气压带呈规则排列,高低压带交错。

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压力带可以南北移动。

有六个风带,极地东风,中纬度西风带,东北(南)信风,南北半球差不多。

主要原因是三圈环流,即:30°低纬环流;30° ~ 60°中纬度环流;60 ~ 90°高纬环流。经过简化(认为大气在均匀地面上运动),大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三圈环流,形成赤道低压区、副热带高压区、副热带低压区和极地高压区。在地转偏量(北半球向右移动,南半球向左移动)的作用下,0 ~ 30°的近地面为东北风。在海洋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类似西伯利亚高压的高(低)压中心,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季风环流(压力带中风带的季节性位置移动也是原因之一)。

压力带和风带的季节性运动

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也造成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春秋两季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压带位于南北纬5度之间。从春分到夏季至日,太阳的直射点逐渐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在夏季至日,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向北移动约5度。此时由于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压带形成的时间已经太晚,所以赤道低压带不可能向北回归线附近移动。但此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路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以越过赤道,吹到北半球,被偏转成西南风。

从夏季至日到秋分,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季至日,它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此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一般比秋分南移5°左右,比夏季至日南移10。比如赤道低压带已经南移到赤道和南纬10,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而且有一部分穿过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