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什么是君子?
陶渊明的少年时代是在柴桑的农村度过的。“无不当俗,其性爱秋山”(归园第一部),“少年人事穷,游六经好”(饮酒第十六部)是当时生活的写照。他经常说,因为家里穷,他不得不做官谋生。这话没错,但也不能排除普通学者有建功立业的动机。“我渴望逃离世界各地,我爱思远”(杂诗第五部)透露了这一消息。29岁时,陶渊明在江州担任祭酒大典,不久辞官。后来江州被称为主簿,却没有上任。
公元398年,晋安帝隆安二年,陶渊明到江陵,入荆州、江州刺史桓玄。当时桓玄手握长江中上游军政大权,图谋篡金野心勃勃。陶渊明又萌生了隐居的念头。隆安五年(401)写的《辛丑七月休假回江陵夜游》一书中说:“诗书画好,园无世俗之情。如何舍此而远至西京!”这年冬天,因为孟母亲去世,回去找杨吊唁。自那时以来,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元兴元年(402),桓玄以求臣之名入京,使司马原宪。元兴二年(403),桓玄篡位,改国号楚。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进建康,任镇军将军。他掌握了国家政权,给金朝带来了一丝希望。于是陶渊明参军当了镇军将军,刘裕。在赴任途中,他写下了“以屈左发起镇军参军”。他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他觉得时机到了,他希望做点什么:“时机到了,我会和你见面的。”另一方面,我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以变应万变,最终回归工作。”此时刘集中力量讨伐桓玄及其残余势力,陶渊明怕在刘裕的幕下难以有所作为。安帝元年(405)第二年,他参军为建威将军,任江州刺史刘。今年8月,他请求撤换彭泽县长。在任80多天后,他辞职并于11月退休。这一次辞去县令的直接原因,在《宋书传》中有记载:“郡派杜佑到郡,县官白曰:‘臣当缚见之。’钱叹了口气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而向村夫弯腰!我今天被解除职务了。”辞职时,他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理由:“回去吧,来Xi吧,请离开我去旅行,世界与我相悖,我不能再要求它了!“陶渊明彻底认识到世俗主义与他崇尚自然的本性相违背,他无法改变本性去适应世俗主义。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他毅然辞职隐居。
陶渊明隐居后,再也没有入朝,一直隐居在乡间。后人对他的节气赞不绝口,称他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