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节气中“景哲”象征什么?

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它开始于每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左右。《二十四节气》说:“二月节...,万物皆惊,惊为雷,所以说是蛰,是蛰即离。”周朝的《礼记·月令》也说:“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它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从这一天开始,天气会转暖,逐渐会有春雷。蛰伏在土里的冬眠动物会醒来,被发掘出来,所以叫“惊蛰”。在此期间,鸡蛋也将开始孵化,中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春耕春种的繁忙季节。农业谚语说,“春耕不停歇过了惊吓节”“耕田改良责任田,惊吓日后暖田耙田”。

中国的传统历法将一年分为四季和24个节气。四季是春、夏、秋、冬,而节气是立春、清明、立秋和至日。蛰是春天的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的3月5日、6日或7日。从字面上看,“蛰”的意思是冬眠,“惊蛰”的意思是蛰伏在土壤中的生物开始出土。

生物一出土就开始觅食。广东传说,恶鬼之一的白虎(俗称虎爷)也在此时出来觅食。在古代农业社会,老虎出没是常事。为了安全,人们在惊魂之日祭祀白虎,这就是祭祀白虎的由来。

或许和广东的传说有关。据说早些年,新加坡的信众大多是广东人,但现在这已经成为不同出身的人都遵循的传统,甚至一些印度同胞也纷纷效仿。由于惊蛰崇拜的广泛存在,现在很多寺庙都设立了较低的祭坛来供奉白虎,以方便信众。

这种祭祀用的白虎(雕像)通常用尖牙张开嘴。信徒们认为,它不能在祭祀时用猪油擦嘴就张嘴伤人;喂鸡蛋,白虎吃了不会伤人。传统上,鸡蛋必须是鸭蛋。现在鸭蛋难找,只好请老虎将就,改吃蛋。

祭白虎不忘“打小人”

除了祭祀白虎,广东人还有在这惊魂一天“打小人”的习俗。打反派的人认为,不仅害虫全部出动,反派在蛰刺到来时也开始出动。而且他们相信在庙里打中小人后,可以赶走一切引起疾病或纠纷的恶灵,在新的一年里,可以顺顺利利,不受小人的纠缠。

本报记者在公叔庙实地采访发现,前来祭拜白虎的男女很少打小人,有的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年长的叔叔或阿姨。我看到他们用拖鞋把纸人拍在地上,然后就踩在纸人身上。以前有人给纸人扎针或者念咒,这次记者没有看到。

虽然崇拜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但人们这样崇拜和战斗,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这种发泄行为可能会达到对信徒进行心理治疗的效果。

国立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李继然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吓白虎打小人在港台地区,甚至在马来西亚都很常见。和其他祭祀活动一样,可能有很多动机,包括求心安、消灾、保平安、求富贵、谢神赐福等等。

他说:“近年来,学生在重大祭祀日被带到寺庙进行户外调查时,总是看到人山人海,这可能是害怕失去社会心理的另一种表现!”

至于最近新加坡经济不景气、恐怖活动威胁、病毒肆虐是否导致寻求精神寄托的人数增加,李继然副教授说:“因为没有确切的统计,所以很难说准确。”

牺牲者心中的刺痛

40岁的秘书朱莉(Julie)每年都会向白虎献祭。这个习惯持续了20多年。

她说现在工作压力大,她牺牲了白虎。希望贵人相助,工作顺利顺利。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用英语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祭祀白虎。虽然他是遵从父亲的遗愿而来,但他相信白虎能保护他和家人,希望他们牺牲后身体健康有保障,工作顺利。

卖老虎祭品的商店

“广坤昌”是赛亚威路上一家有68年历史的传统粤菜杂货店。由于以前吓唬祭祀白虎、打小人的大多是广东人,所以一路卖祭品祭拜白虎。

杂货店的老板娘小姑子说,过了农历年,就有顾客来问什么时候是螳螂和白虎说话的时候。因为有些信众认为只有白虎张开嘴,供奉才能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要求在白虎张开嘴的那一刻供奉。

大嫂说,那时候每年都要卖出一两百个震撼的祭品。祭品满满的,除了老虎纸,猪油鸭蛋,芝麻,绿豆,茶叶。以前人们祭祀白虎,甚至在打完小人后撒上芝麻、绿豆、茶叶,以示驱赶小人。

随着旧商店和旧房子的翻新,旧街区搬离该地区后,购买惊吓供品的人越来越少,但嫂子像以前一样准备了供品,希望常客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