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天雨水这么多?
公历每年2月18日左右为阴雨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这是“雨”的节气。雨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变暖,降水逐渐增多,二是雪变少,雨变多。《二十四节气》说:“正月,水生于天。春属木,但生木者必有水,所以立春有雨后。而东风若融,则散成雨。”“雨”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至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达到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左右,华南气温在10℃以上,华北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降雨前后,油菜和冬小麦一般会返青生长,对含水量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所以适当的降水对作物生长尤为重要。而此时华北、西北、黄淮地区降水普遍偏少,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如果早春少雨,雨前雨后适时春灌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主要是加强中耕锄地,同时做好田间清沟排水,防止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花,菜浇花”,有苔的油菜要适时追施苔肥,以争夺更多的豆荚。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要注意“冷尾暖头”,抢抓晴天播种,力争一次播完全部秧苗。
雨季天气多变,是全年寒潮过程最多的季节之一。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对已经发芽变绿的农作物、森林和水果的生长以及人们的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在关注农作物、大棚蔬菜、工商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应注意个人卫生保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性疾病的发生。
一些关于雨的天气谚语是根据雨雪来预测后期天气的,比如“雨转多云有雨”“雨落,多云转谷雨”。根据天气冷暖,有“冷雨,暖震”和“暖雨,冷震”。也有根据风预测后期天气的,比如“雨从东方来,三伏天就要下雨”等等。
雨水节气的天气特征对越冬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农业谚语说:“雨露庄稼好,大春小春是个宝。”“春天越来越暖和了,雨也忙了。”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进行除草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涝做好准备。
随着雨水和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空气浸骨的天气逐渐消失,而春风、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阳光温和、细雨沙沙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雨”节气视频资料:/PE/movie/sykj/jsjn/nykx/200507/175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