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是什么?

1.公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用的历法。它的全称是阳历,也叫公历。

阳历始于4000年前的古埃及。当时聪明的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泛滥,天狼星出来,并没有一定的日期可循。经过长时间的汇总,他们先算出一年是365天,然后把这365天分成12个月,每个月30天,剩下的5天是年终节日。这是古埃及的阳历。

后来近2000年,古埃及的阳历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订,形成了现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阳历。第一次是在公元前46年,凯撒大帝负责修订历法,第二次是在公元1 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组织人员修订历法。

最终阳历分为大月和小月,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完全相同,一个月是31天,一个月小30天。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二月。

平年2月28日,闰年2月29日。

在阳历被广泛使用之前,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人们用农历日期来表示节气,在掌握农时、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所说,“秦汉以前,古人要看天上的星星(二十八夜中行星的位置)来安排固定季节的农事。秦汉以后有了节气和月令,比如‘清明播种,谷雨插秧’,老百姓就不用再仰望天文了。”现在阳历应用广泛,节气阳历日期基本固定,应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2.阴历根据月亮变化周期的历法叫做阴历,早在4000年前就出现了。农历一年12个月,单月为大月,***30天,双月为小月,***29天,***一年354天,12个农历月共计3514.367天,一年相差0_367天。如果不调整,40年后新月的日期会倒过来。所以农历需要穿十字“闰年”。方法是每30年在规定的11年中,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加上1天。这样安排后,农历距离月球每30年绕地球一周的步距只有16.8分。

因为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的速度不一样,所以为了保持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有新月,必须调整,所以有时会出现连续两个农历月,或者连续两个农历月。

3.阴历(阴阳合历)阳历和阴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有利弊,所以有一种将阳历和阴历合二为一的历法,称为“阴阳合历”。阴阳合历最早制定于我国夏朝,因此长期被称为“夏历”。这种历法有24个节气来指导农业活动,主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使用,所以叫阴历,也叫旧历、农历,也有人叫阴历。

它采用严格的太阴周期来确定月份,并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兼具阴历和阳历的属性,因此是一种阴阳历兼备的历法。

农历以新月为月初一——月初一。从天文学上讲,所谓“新月”有一个确定的时刻,即月亮黄经与太阳黄经相同的时刻。(日月黄道的计算很复杂,这里就不介绍了。)至于农历中确定月份名称的依据,是由“中气”来确定的。即含有“雨”的月份为一月;二月是有“春分”的月份;三月是“谷雨”的月份;四月是有“小满”的月份;五月是“夏季至日”的月份;6月是“大暑”的月份;7月是“暑热”的月份;八月是“秋分”的月份;9月是“初霜”的月份;10月是“小雪”的月份;11月是“冬季至日”的月份;12月是“大雪”的月份。

没有一个月像上个月的闰月一样含有中性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