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年是七夕?它是什么号码?
请参考:
1.公历2006年7月31日星期一。
2.公历2006年8月30日(闰七月)星期三。
m/50600/log/2006/27287.shtml
7月31,8月30日是双七夕(38年一次)。
今年(2006年)中国情人节“七月七日”恰逢闰七月,有两个38年一遇的中国情人节,分别是阳历的7月31和8月30日。
说明:闰年出现在农历是因为农历大约有354天,阳历大约有365天,相差大约11天。为了平衡它们之间的差异,每19农历应该有7个闰月。今年是农历狗年,七月后的月份只有节气和白露。立秋之后,中气的暑热就落到了另一个月,所以7月之后会有一个月没有中气。(说到今年闰七月,因为今年农历八月不上火,所以把八月定为闰七月,也就是有两个七月。)
阳历,农历,阴阳历,为什么今年闰七月?
新年伊始,当人们翻阅新日历时,会发现明年(狗年)的农历七月并不是紧随其后的八月,而是“闰七月”。为什么明年会出现「闰七月」?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要从历法说起。
历法可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阳历以太阳每年的视运动周期(即回归年,等于365.2422天)为一年,分为12个月,与月亮的运动无关。根据严峻的日期,我们可以知道从冬季到夏季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完整和短暂的时期,这对于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方便的。
农历以月亮的圆缺(即新月,等于29.5306天)为一个月,12个月的乘积为一年。完全忽略了太阳的年视运动规律,所以农历的日期并不能表现四季的冷暖。这种历法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现在除了伊斯兰教,已经被废弃了。
农历即中国农历,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以阴历的月为月,阳历的年为年,即以月亮为月,以回归年为一年的平均长度。所以农历是有农历元素的阳历,有太阳元素的阴历。根据农历的日期,不仅可以知道潮汐的涨落,还可以基本把握季节的变化。农历是我国的独创,闪耀着我们祖先的智慧。
因为回归年和农历正月是不可分的,为了方便起见,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就是12个月* * 354或355天,比回归年365.422天大约少了11天,四年的累计也就不到一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时间错乱的奇怪现象。比如2002年的春节是在阳历的2月12日,是寒冬时节。2003年的春节在阳历的2月1日,比前一年早了11天。如果不采取措施,就会逐年推进,加起来就是16,盛夏过春节。农事活动也无规律可循——有时10月种小麦,有时9月种小麦...这自然是不合适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增加“闰月”的方法。
早在公元前600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用“19的7闰法”,即在19太阴年中,规定12个正常年,每年12个月;其他7年每年都会加上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份被称为“闰月”。这样,19太阴年的总天数(12× 12个月+7× 13个月)×29.5306天=6939.6910天,19回归年的总天数。
至于闰月怎么安排,完全是人为的。秦朝以前,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三月”;汉初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末九月”。汉武帝元年,每个月都插入闰月。现行农历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