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的失望与悲悯——七夕古诗赏析(六)
-七夕古诗赏析(6)
王传学
宋代以后,中国的情人节仍然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表达七夕习俗的作品有多种形式,包括诗歌、词、歌曲、戏剧和小说。
元代诗人鲁直写的散曲《东风醉七夕》描写了七夕的风俗:
秋光用冷冷的银烛画了一幅屏风,夜晚的亭子很安静,天空湛蓝。蜘蛛丝绣花针,蛟龙麝香烧金顶。庆祝地球上的七夕节。卧看牵牛花与织女星,月转梧桐树影。
鲁直(公元1242-1314)字叔斋,号昊翁。元代诗人兼散曲作家。官方和诚实的访问大使,翰林学士。诗文与柳荫、姚燧齐名,并称“柳陆”、“路尧”。与白朴、马致远、朱莲秀都有交往。三曲现在只剩少量订单。著有《书斋集》(失传)、《文心玄寂》和《文章宗旨》,传世散曲120篇。有的写山林,有的写诗酒人生,更多的是“乡愁”,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今天,有一本陆叔斋的文集,一首诗记录在袁泉散曲中。
这首歌的前两句讲的是七夕节的环境和气氛:银色烛台发出的光照亮了画屏,晴朗的夜晚,人们静静地坐在亭子里。然后写一下人们的七夕活动:女人们用蜘蛛丝通过绣花针祈求好运,龙麝香在金鼎中燃烧,人们在庆祝人类的七夕节。最后融入风景,写出了自己愉悦的心情:我躺着看牵牛花和织女星的相遇,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倒影。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唐杜牧的《秋夜》这首诗变成了一幅静夜仰望天河的画面,并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和新的意境。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烧香庆祝节日。渴望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针钱在月下乞求机巧,看着牛郎织女相会。所以这首歌有一定的民俗价值。
再看元代散曲作家乔吉的双声《七夕节上的歌者归归归岭》:
崔惠秀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美水清。你的嘴唇和纤纤玉手真美。水化不了春妆,风却亭亭玉立,谁和云平在一起?今晚很凉爽,躺下来看双星。
黄四娘卖酒当礼物,一片青石板,一曲李珠。露珠和云,花和柳,时间来梳理。闲愁无处,问三生梦是什么。谁帮了小倩,又被春纤搅了。
最后一首歌曲作者的美。崔辉:唐朝的妓女很漂亮。她擅长画自己的肖像,送给爱人。曲调写道:没有必要给崔辉的画增添美感。你的美丽像春雨一样娇嫩,像彩云一样迷人,像清水一样美丽,像青山一样明亮。唱歌的嘴唇小如筷子头,纤细的手细如葱枝。多迷人的美女啊。春妆干净整洁,水也洒不了。机身材质修长纤细,风一吹就会东西倾斜。她刚从浅醉中醒来,孤身一人,无人陪伴。半夜,凉意袭来,她躺着仰望天上的牛郎织女。
下一首歌是歌曲作者的声音。黄四娘:美女的统称。歌手就像黄四娘在田埂边卖酒,一面青石板迎风飘扬,歌声优美。滴滴露珠和乌云般的黑发,加上花柳映衬,再细细梳洗一番。看着歌手没有任何沮丧和担心的样子,我忍不住问她做了一个什么样的醉梦,她喝醉的时候请了谁来帮她?她伸出纤纤玉手,撩动我嘴上的胡须,要一首诗。
七夕之夜,作者和这位美丽的歌手在一起,欣赏她的美丽,听她的歌唱,为她作诗,表现出一个戏剧家的情趣。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写七夕指导排演《牡丹亭》的感想《醉答董军》;
玉堂开春,
新词唱牡丹亭。
没有人会难过,
捏谭痕教小玲。
这首汤显祖写给他的朋友董军的诗讲述了一个教人排演话剧《牡丹亭》的故事。
提交人辞职回到了家乡。在他的家乡汤余铭,有一个舞台,春翠屏风。快七夕了,而这里,正在排练作者写的话剧《牡丹亭》。看完台上的表演,汤显祖大失所望。他心烦意乱,演员们都不理解这出戏的深刻含义,只好自己上台,亲自捧着檀香板,给小玲(演员)表演。(檀板,打击乐器,用来打时间)《牡丹亭》是描写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的杰作。阿明王朝人物陆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别出心裁,绵延不绝,真不愧为千古绝唱”看来要演好这部剧,必须对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抓住精髓。
古代封建礼教“吃人”,演牡丹亭不容易。汤显祖虽然“吻了檀板”,但有多少人能深刻理解?
明代戏剧家谢朓在《四Xi集巧Xi龚燕》中写道:
七夕的时候,是天地。
喜鹊横过银河,晚安先来。
谢舒(公元1512—1569)是一位忠臣,号海门,明嘉靖陈佳分科(公元1544)授泰兴县令。他才华横溢,文质彬彬,从事诗歌和古文创作,擅长作曲。著有《四喜传奇》等。
这四首赞美七夕为“初夜”的诗,是剧中女主角在七夕乞巧时的感叹。它们既是对这个节日千百年来的公正评价,也是对美好感情的热切呼唤。
明末女诗人叶小英写的《七夕后夜坐,红不如促眠》,道出了恋人常别离的心酸:
池畔芙蓉英罗比、
这颗古老的恒星今天再次与银河系分离。
仆人不理解秋天的悲伤,
明月高挂。
叶小瑛,字,明末女词人,著名作曲家沈京的孙女,父亲叶,天启进士,吏部尚书。母亲沈一秀,名叫万军,既是诗人又是诗人。17岁去世。清代学者陈廷焯说“字笔凄美,不减朱素真,明代求文豪尤难美”。沈一秀《纪女张琼传》说:“性高而广,我恨繁华,我爱烟云,我懂禅,我靠巧姿,我要学古今一切。诗不喜作彩词,浓缩或有彩句,为咏物填词之体。”有一卷《起死回生》。
红色是叶小鹰的女仆。七夕过后,女诗人晚上坐在宫廷里,女仆于虹催她睡觉,于是她写了这首诗。
七夕前后风景诗:池中芙蓉盛开,红花映绿叶,一派美景,天上牛郎织女却隔着银河。他们昨晚相遇,现在又分开了,多难过。丫环不理解这种悲伤的情绪,只担心天色已晚,我的便衣忍不住瑟瑟发抖,催我进屋睡觉。诗人抓住了这个细节,写出了自己对恋人频繁分离的伤感。
明末女诗人黄树德写的七夕,感叹世间有许多不同;
不管喜鹊是否驾驶桥梁,
每年都会有星星和飞蛾。
当人们不再惊讶,多年以后,
比世界好。
黄树德是明末嘉兴名士黄洪宪的儿媳沈人兰的妹妹。她温柔明理,精通文史音律,早年丧偶,隐居如来。
诗人根据牛郎和织女相遇的传说,把天和地作了比较。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能见一次面,但却是有规律的、连续的,所以充满期待和希望;除了相见恨晚的永恒,还有沉寂多年后的绝望分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夫妻长期分离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清代咏怀七夕的诗词很多,尤其是很多女诗人的咏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七夕》,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一水灌两颗星如约而至。谁聪明?我为你难过。我知道一个愚蠢的女人是愚蠢的,但我愿意可怜她。
那些离家很久的人都是一个人睡。晚上是什么时候?吴彼小院风很细,露出的窗台也一样。
朱彝尊(公元1629-1709)被称为锡壶和竹壶。清代诗人、诗人、学者、藏书家。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被召至南书房祭拜。参与编纂明史。博通经典,诗词,王世贞,称南北。他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为朱陈。擅长金石学、文史,对古籍采购不遗余力,成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字里行间写着:天河桥,织女牛郎相约七夕。谁能靠这个讨小聪明?七夕之夜相遇的牛郎织女,不要和我说你们的分离。不要讨厌。我和老婆姐姐分开不是更可怜吗?那个长期离家在外的流浪者很孤独,难以入眠。今天你怎么能忘记那晚?我记得那年的七夕,我和你一起眺望篱笆的时候,那一夜,小院里微风习习,像蓝色梧桐叶的沙沙声…
七夕本该是恋人相聚的日子,但诗人和他爱上的女子相隔一天,难以相见,只好借用牛郎织女相遇的故事,回忆自己过去七夕的相遇,寄托思念。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鹊桥齐贤巧楼空》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
楼空影池冷,节只为愁。丁宁没有揭穿老罗的衣服,想起了他的手,为他缝制。
莲粉红,菱丝蓝,星辰烂。我用自己的双手来到我的梦想,相信天地不是幻象。
这首《鹊桥仙》与牛郎织女无关。这是在他深爱的妻子去世后写的。它表达了楼空人去的悲伤,继而生出梦幻般的奇思妙想,亦真亦虚,具有慢波的特征。
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也写过七夕绝句:
一耳孤独的酒消失了,
旅行是一个遗憾的夜晚。
有多少星系相互分离,
黑喜鹊能填哪座桥?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国为民奔走,身在异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诗人感叹有多少“星系”将人与人分隔开来,对世人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从而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
晚清诗人姚燮在《韩庄·夔州》中写过七夕,描绘了七夕的美景:
木兰划桨荷花国,
唱完了,厅红了,夜冷了。
柳丝湖外的水外的烟,
山眉蓝,月眉黄。
姚燮(公元1805-1864)本名梅伯,名符庄,名大梅山人。晚清的文学家和画家。用作品为生活教书。治学范围很广,经典、地理、佛学、戏剧、小说。诗歌和绘画作品,尤其是人物和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亭集》、《疏工作室歌词》等。
七夕的夜晚,诗人的小船穿过荷花,节日的歌声随着晚风而来,吹来阵阵凉意。轻烟笼罩着湖边的柳树,倒映在静静的水面上,青绿色的远山如水波起伏,形似眉毛;淡黄色的月亮也弯弯的高挂,像一个美丽的少女。诗人将韩庄《驳船》中所见的湖光山色之美与七夕中美好的节日气氛相结合,既描写了微山湖的美景,又融入了节日气氛,使诗更具诗意。
清代女诗人很多。他们以女性视角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七夕诗中有着独特的感受。
江苏镇江有个王姑娘,14岁。她写了一首诗:“嘲笑她是白痴,真是可笑。小仙果无限,一岁如何见郎。”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姑娘并不相信“乞巧”,而是出自一个织女之口写诗,意境清新,不落先例。
清代女诗人顾太清写过《鹊桥仙云林诗》,感叹人欲难成;
新秋是飞跃,鹊桥又开,人间两次乞巧。栏杆斜对着玉绳,问乞丐和猫多少钱。
闺阁里的女人,天边的朋友,还有很多要祈求的东西。神仙之论无,即有且应老。
此词写于道光十七年(1837),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碑文,是云霖《闰七夕联诗》中的一幅美人图。
七夕对联是画的题材,所以诗人从七夕开始写。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好时机,银河之桥已经搭好。因为画的是七月,有两次好时光,桥又被“重驾”了一次,人间有两次乞讨活动。女性希望乞求一生幸福,并有两次机会找到丈夫。诗人问在星星在动,星星在动的夜里,他们赢了多少秘密,诗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每年有七巧节,每年也有乞讨活动,但是女人不一定总是快乐的,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很多。童话是“无”和“有”,牛郎织女应该老了。诗人同情男女对婚姻、爱情、幸福的追求,却做出了迷茫的结论,这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这幅仕女图展现了女性的美,包括她们在画面中的内在美。诗人摒弃了对这种美的传统赞美,而是别出心裁地引出了一个哲学命题,那就是对美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往往是世间难以达到的。它启发人们思考,同时也深化了词的思想主题。
清代女僧德容笔下的七夕,关注的是牛女重逢后的断肠别离;
玉露金风秋,
楼上穿针引线是孤独的。
今晚双星怎么了,
在球场前给我留个钩子。
德容是明末清初江南的一个女和尚。常见的姓是朱,名也是甄。家学仕宦,家学孝顺。十五年,同在一个县,唱费很一致。张伟科的地方累了,全家都被送走了。德荣写了一首长诗,四个字,诉说冤屈,替叔父恳求舍命,他不允。于是在遥远的流放地当了和尚。诗风委婉含蓄,深沉悲凉。著有《贵夫人》、《兰愁》、《归云》等诗集。
七夕是由两句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这首诗是第一首。
“玉露金风秋,穿针楼上独愁”,七夕节,诗人一个人在阳台上,不禁心生悲凉。在这个纯女性习俗的节日之际,别人都在为佩妮和韦弗的重逢而高兴,但诗人却想起了短暂重逢后的分别,她想知道为什么佩妮和韦弗会在今晚相遇。她关注的不是牛和姑娘的重逢,而是重逢后心碎的离别。这自然与她家破人亡、流亡异乡的特殊经历有关。
同样,写天地之间的比较的第二部分,清代女诗人桂茂宜的七夕和韵并不引人注目:
银河怜惜的对视着,
只有骨架与边缘分离。
街对面,千里之外,
世人羡慕神仙。
桂茂仪,本名佩珊,是玉山女史。她是清代中期性灵派的重要女诗人,是袁枚的女弟子。她一生坚持写作,留下了很多诗词,如《绣草》、《绣草》等。他是清代闺阁诗人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才华而闻名。赵翼,著名诗人,被誉为“少女中的紫罗兰”。
在这位著名的同园女弟子看来,牛郎织女虽然隔着银河,但心是相通的,天下又有多少对夫妻日夜在一起却相隔千里!相比之下,神仙之间的爱情真是令人羡慕。“隔着一条街,千里之外”,诗人可能是一个有着不同怀抱的伤心人!
清代浙江修水县才女黄镇,写过文韵阁的诗,也写过七夕:
自然是神秘的,但总是有天赋的,
名花最后很少开。
阿姨不乞求天堂和孙桥,
希望年年送。
诗人说,自古以来,大部分才女都不走运,因为神仙嫉妒才女。诗人别出心裁地写出了不求天孙(织女)聪明,但求笨拙的想法,这其实是对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指责和鞭挞。
清代女词人姚枢写七夕,寓意她对女性命运的感悟;
徘徊于云汉之间,织机椽终。
我不能休息一年,所以今天晚上我要过河。
姚枢,字中书,又名中山秀才。她颇有才情,擅长绘画,作品中的兰竹,深得北宋人的笔法。每当她开始作画时,都有侍女侍候墨迹,墨迹的颜色也恰到好处。她的丈夫李长祥写了一首赞美云的诗:“如果你嘴里没有香味,你就不能叫它胭脂墨。寥寥几笔,妩媚艳丽。”著有《钟山秀才海棠集》。
一句“我一年都休息不了”,表面上是同情织女,实际上是织女的一声叹息,道出了绝大多数在日常生活中打拼的女性的辛酸。“要死”这个词隐约指向了女性千百年来不变的命运。无尽的遗憾,尽在文字。
清代女诗人吴淦的七夕,表达了对丈夫归来的期待;
群星闪耀,
期待双星楼。
不要互相憎恨,
我怀疑天空中有悲伤。
梁青会和谁一起去,
金梓出差回来了。
只有月娥应该是最嫉妒的,
一轮风吹露永。
明末清初的女词人吴坤,名水仙,常熟学者徐垚之妻。他是《肖雪与史超》和《肖雪与时宇》的作者。他的诗的风格很美,有些诗相当阳刚。
因为她的丈夫徐垚“太喜欢别人”,吴坤有不同的心情。遇到七夕,他的感受更多。第一副对联是写七夕我一个人在阁楼里,期待着两位明星的相遇,但心里却无比惆怅。颛顼是一对流动的情侣,下一句承接上一句的意思。因为人不相恨,所以怀疑天上的神也有忧愁。显然,诗人有一些感受。项链上的“梁青”是织女的女仆梁玉清,指的是她丈夫徐垚喜欢的歌手。诗人认为这些被放逐的歌手也值得同情。金梓,即王子今,又名王子乔,擅长吹笛子,能招引凤凰。另一个人,萧史,也能用笛子吸引凤凰。后来,她和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分别骑着红龙和紫凤凰。吴坤还希望她的丈夫改变主意,然后才能“一起旅行”,这是富有诗意的。尾联写嫦娥忌妒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所以遍地寒气。其实是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