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食物应根据季节给予。
春天是四季之首,从农历节气开始,到立春的长夏结束。立春的节日大多在公历2月举行,长夏的节日大多在5月举行,所以春天指的是公历2月、3月、4月,也就是***3个月。中医认为,春属木,其温经肝,导致泄,风邪当令。春天气温由低到高,万物发芽,人体阳气上升,气血趋向体表。因为风邪当令,人体易受风邪侵袭,温差变化大,使人易患感冒和流行病。春季肝气旺盛、肝阳上亢的人容易患眼疾、头晕、头痛等疾病。由于肝气上升,患有慢性病和旧病的人容易复发和加重病情。
根据春季节气特点和对疾病的易感性,在日常饮食中应选择清凉爽口、滋补肝脾、益胃的食物和药膳。春季胃气为本,春季肝旺,肝木过盛可抑脾土。因为酸味属木,所以要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保持脾气,增强脾胃消化功能。以肝开目,春季尤其要注意吃药膳补益眼睛。
春季不宜吃辛辣、麻辣、热性食物(狗肉、羊肉),以免扶火、肝阳上亢、内热加重、上火伤阴,伤害人体健康。
春季适宜的食物有菱角、春笋、芹菜、荠菜、枸杞叶、菠菜、萝卜、海带、海蜇、山药、黄瓜、西葫芦、五花肉、木耳等。
2.夏天
夏季始于农历的长夏,止于立秋。长夏的节日大多在农历,立秋的节日大多在八月,所以夏指的是阳历的五月、六月和七月,也就是***3个月。中医认为,夏属火,其气热,通心,主久,暑邪当令。夏季是一年中阴阳盛衰的过渡季节,是万物和人类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夏季太阳阳气外泄,夏季火旺,心主血、神、汗,易患心脏病、高血压。夏季气温高,暑气逼人,人体拉肚子,多汗,耗气伤津,容易中暑。心开始理解负责味觉的舌头。如果心气偏高,舌红少液,或者溃疡,饮食无味,导致食欲不振。由于饮食不当和冷饮,容易出现脾阳损伤、腹痛、腹泻等脾胃疾病。长夏属土,温经脾,湿当令。气候炎热潮湿,使人容易患暑热。
根据夏季节气和易患疾病的特点,日常饮食应选择清洁、清凉平和、益气生津、止泻温补的食物和药膳。夏季五味主导苦味,宜吃苦味。夏季五脏属心,心病咸,心虚。弱则补其母。肝养心,肝酸时,宜选择酸味食物。暑热时节,宜选择性味偏寒的食物来抵御暑热,忌食辛辣、燥温之物,以免上火,损伤正气。
夏季适宜的食物有苦瓜、生菜、慈姑、空心菜、茄子、黄瓜、萝卜、生姜、茭白、豆腐、绿豆、海带、鸭肉、兔肉、杏仁露、酸梅汤、山楂、橄榄、柠檬、番茄、西洋参。
秋天
秋天始于农历的立秋,终于立冬。立秋的大部分节日都是在阳历的八月举行,所以秋是指阳历的八月、九月、10个月和***3个月。中医认为,秋属金,气燥,通肺,控收,燥邪。秋天,暑热转冷,阳气渐收,阴寒渐长,万物成熟丰收’也是人体气血内收的转折阶段。
秋气应在肺,秋燥伤津液,容易引起肺相关疾病,如咬口、鼻干、唇裂、皮肤干燥、流感咳嗽,尤其是干咳、干咳。基于秋季节气和易生病的特点,日常饮食宜选择生津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和药膳,不宜吃辛辣、热、香、燥、煎、熏等食物,以免扶燥伤津。
秋季适宜的食物有甘蔗、梨、百合、山药、核桃、银耳、花生、芝麻、杏仁、萝卜、菱角、柿子、冬瓜、番茄、蜂蜜、甲鱼、冬虫夏草等。
冬天
冬天开始于农历的立冬,结束于第二年的立春。立冬的节日多在公历11,立春在次年2月,所以冬指公历11,12,次年1,* *三个月。中医认为,冬属水,其气寒,通肾,主藏,寒邪当令。冬季天气寒冷,人体阳气虚弱,阴寒,机体抵抗力下降,阳气容易受损,容易患感冒、哮喘、咳嗽、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由于气温低,也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根据冬季节气特点和对疾病的易感性,口服摄入宜选择滋阴壮阳、补肾填精的食物和药膳。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强,冬季代谢活动最低,冬季是进补和通过进补治愈慢性病的最有利季节。
冬季忌食生冷、潮热、寒滑食物,以免损伤肾阳。冬季适宜的食物有羊肉、狗肉、牛肉、海参、鸡肉、鹿肉、鳗鱼、核桃、麻雀肉、人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