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节日习俗
在旧习俗中,清明节的前一天被称为“寒食节”,但顾名思义,那天没有火,干粮是用来充饥的。这一习俗在光绪元年(1875)以后逐渐废止。清明节那天,在门户前插上柳树或桃枝,还插上绿葛藤、艾叶和茅草,以示驱邪。出门在外的男人必须回老家扫墓,俗称“拜山”,同宗同宗去扫墓祭祖是习俗。男人,老的少的,都去墓地祭拜。祭祀时,晚辈到祖坟前修剪杂草,增土修坟,点上香,供奉祭品,祭奠以示缅怀,寄托哀思。祭祀结束后,放鞭炮,用骰子分肉或在坟前吃晚饭。
还有扫墓的习俗。死后第一年,人们在春节前祭奠社(俗称“停社”),第二年清明节前几天祭奠社(俗称“停清”),第三年清明节当天祭奠社。
英德
清明节是清明节。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捧着公鸡、猪肉、香烛、鞭炮,等待祖坟祭祀。清明节,有吃艾草的习俗。
连州
每个男人和女人携带纸钱,香烛,鞭炮和煮熟的鸡,鸭和猪肉等。,并爬山祭祖坟,俗称“挂纸”或“拜山”。
阳山
民俗习惯在清明节前后扫墓祭祖,纪念先人。人们穿着便衣去扫墓和祭祀。有菜肴(鸡肉、猪肉)、白酒、水果、纸钱、纸衣服、香烛、鞭炮等东西,还有镰刀等。,为祖坟铲草培土后,墓前敬酒,点香,烧纸钱,纸衣,放鞭炮,跪拜留念。
佛冈
清明节是悼念祖先的节日。家家户户的门楣前插上柳枝桃叶驱邪,艾叶当年糕,扫墓。扫墓活动一般从清明节前的春分持续到农历四月初八。
连山
壮族人过去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去祖先的坟墓,这被称为祭祀。远处的祖坟要到秋天才有人来看。建国前,祭祀费用由租粮从祖先购买的“公尝田”收入中支付,建国后,按照每人收入统一购买祭品。每年选举1-3名理事(部分轮流),负责组织祭祀事件和活动,从祖宗开始依次祭祀。多户人家的祖先一一祭扫。参加扫墓仪式的人,会有一些祭品(糍粑、三藏、猪肉)在坟前冷食,剩下的带回,按各房人数分给各家。富室,还邀请了“八音”队来陵园助兴。
瑶族人习惯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去祭拜祖先。供品包括酒肉、香烛、纸钱,并剪下一根绿叶的树枝插在坟顶上,每年还会挂上红黄白纸条。
连南牌药
排瑶有一年两次扫墓的习惯。瑶族人扫墓叫“看纸”,分男女两次。男人从正月十五到清明节前夕扫墓。女人扫墓是指已婚女人在清明节回父母家扫墓。
一般猪肉、酒、米、糯米、香烛、纸钱留作扫墓之用。同时选择一些石灰粉覆盖在坟头上,在竹枝或芒柄上贴上五颜六色的纸条,插在坟顶上。每个后代插入一个。外人看到坟前插了多少纸条就知道自己的后代少之又少。
男子“见纸”除了祭扫祖先或父母的坟墓,还联合祭扫本姓的墓地。如果墓地子孙众多,土地有“公赏”,那“公赏”就用来支付各种祭祀费用。儿孙们排着队敲十几十个铜锣,到祖坟前祭祀,放土炮,放鞭炮,声势浩大,令人叹为观止。之后,他们在坟前宰杀猪和鸡,一起吃饭,以示团结和繁荣。即使没有“公赏”行业,所有的儿孙都一起去给齐新看。
女人回家上坟,仅限于悼念父母,带上孩子,牺牲和男人一样。但是插入“见纸”就不一样了。一个女儿插了9个分支,两个女儿插了18个分支,以此类推。在三年之内的新坟里,他们还得哭。所以,清明节前后,瑶山出现了那么多“纸见”墓,远远望去像一簇簇山花,初入瑶山的人无不感叹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