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和红薯一样吗??
甘薯最早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种植,后由西班牙人带到菲律宾等国。红薯在明末万历年间首次传入中国,分三路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一般认为,红薯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把红薯传入中国的第一人是陈毅。据史料记载,陈毅是广东东莞虎门北栅人。明朝万历八年(1580),他穿着布衣,裹着肩膀,乘朋友的商船出发去安南(今越南)。
当他们到达安南时,当地酋长在接待他们时摆上了正式菜肴。这道菜香甜爽滑,除了非常好吃,还能充饥。这是红薯。
之后,陈毅特别关注红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两年后的1582年,他冒着生命危险,买通了一个酋长,把马铃薯种子藏在一个铜鼓里,想偷偷带回国。陈毅在虎门金洲小街山的山坡上,在爷爷的坟前买了35亩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红薯。
丰收之后,他决定广布食粮,把自己的长寿点选在土豆地旁边,和红薯呆在一起。作为“中国引种甘薯第一人”,陈毅为中国开辟粮源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代,在吕宋(菲律宾)经商多年的福建长乐人陈震龙和他的儿子陈经纶,看到当地有一种块根作物叫“红薯”,它“大如拳头,皮猩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用,产量高,耐瘠薄”。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震龙决定将红薯引入中国。
航行七天,农历五月下旬返回福建厦门。红薯之所以叫“地瓜”,是因为它来自国外。陈对甘薯的介绍,在徐光启的《农政志》和谭谦的《杂枣》中都有论述。
甘薯传入中国后,表现出适应性强、不占土地的优良特性,能很快传到内地。十七世纪初,江南发生严重水灾,庄稼歉收,饥民流离失所。
当时,科学家徐光启因为父亲去世,正住在上海的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红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于是从福建引进到上海,再传到江苏,收成很好。
陈震龙的第五孙陈传贵在康熙初年将红薯引入浙江,其子陈世元带着几个晚辈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说他们种植红薯。据记述,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教种红薯时,亲自整地育苗,剪藤剪枝,秋天收割,得了不少土豆,于是广为流传,竞相种植。红薯很快在华北推广开来。
乾隆年间,很多地方都是政府种的。在直隶,皇帝更是“鼓励在直隶种植”。由于政府和公众的积极推动,甘薯很快在全国广泛传播,成为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红薯1733传到四川,1735传到云南,1752传到贵州。从此,红薯的踪迹遍布西南。
营养
有人主张红薯要带皮吃,因为红薯富含钙和多酚。做菜前要把皮彻底洗干净,连皮煮了都能吸收营养;而且因为红薯添加的农药比较少,所以可以买质量好一点的红薯,带皮煮,这样可以吸收完整的营养。红薯皮中含有丰富的粘蛋白和其他多糖,能降低血液胆固醇,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橙色红薯是因为β胡萝卜素,但并不是所有红薯都是橙色的。除了紫甘薯,乌干达的甘薯是白心的,因为当地的气候使得胡萝卜素含量高的品种无法生长,而那些能生长的只会产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红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不能在肠道内消化吸收,能增强肠道蠕动。还有一种氧化酶物质,在人的胃肠道内容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红薯吃多了会让人腹胀、打嗝、放屁。
红薯是β-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之一,到达人体后会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对人体免疫系统非常重要,还能保持眼睛健康。
吃
烤红薯是东亚很受欢迎的街头食品。在中国,通常是黄色品种的红薯在冬天被放在大铁桶里烘烤,作为街头食品出售。
地瓜汤冬天端上来,地瓜加冰糖和姜一起水煮。在福建菜和台湾省菜里,红薯常和大米一起煮成粥。蒸红薯是连城县的名菜。红薯和青菜是台湾省菜肴中常见的配菜。它们通常被烹饪或油炸并与大蒜和酱油混合,或在食用前简单地用盐调味。
它们和以红薯根为特色的菜肴在便当餐厅很常见。在中国的东北菜系中,通常是将红薯切块油炸,然后浸泡在一锅沸腾的糖浆中。
在印度的一些地方,晚上在厨房的煤火上慢慢煮红薯,然后配着调料吃。在南方,在将蔬菜去皮、切块和调味之前,简单地在压力下煮沸或烹饪是更容易的。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它被称为“萨卡拉瓦利基兰古”。
它被煮着吃,作为晚上的小吃。在印度的一些地方,新鲜的红薯被切片、晒干、磨成面粉;然后和小麦粉混合,烤成煎饼(面包)。一些印度社区将收获的甘薯的15%到20%转化为泡菜和小吃片。在印度,收获的部分块茎被用作牛的饲料。
在巴基斯坦,红薯被称为shakarqandi,可以做蔬菜菜,也可以做肉类菜(鸡肉、羊肉或牛肉)。灰烤红薯在巴基斯坦市场上作为小吃和街头食品出售,尤其是在冬天。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红薯
24
评论?
分享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