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熟悉心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第一节接待和资料收集与整理
首先,表现出咨询师应有的风度:衣着整洁,坐姿端正,表情平静(不能板着脸微笑)
保持正常社交距离:约1.5米;保持正常的咨询姿势:不要直视对方的眼睛,而是瞟对方的眼神或表情。
第二,简单问一下求助者想要什么样的帮助,不要直接强迫他。
间接问题,如:“我想知道我能帮你什么。”“你想让我们帮什么忙?”
直接逼问诸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有什么事吗?去吧!”“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去吧!”“有什么事,说吧!
第三,简单问一下求助者想要什么样的帮助,然后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向求助者说明自己能否提供帮助。在接待过程中,应说明保密原则,说明保密例外情况;在向当事人表明可以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后,应立即向当事人简要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心理咨询确保寻求者知道什么,如何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应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一词表明,协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请求帮助的人的态度和行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波折甚至重复,有些问题甚至很难完美解决。还要说明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与求助者协商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协商方式。
四、首次接待应注意以下内容:
1.避免紧张:熟练操作步骤;有条件的可以增加试用期。
2.语言表达(避免使用方言),使用专业术语,应说明其内涵和外延。
3.反复说明保密原则:一旦咨询师泄密,求助者有权诉诸法律。
4.解释心理测量的有限作用。
5.注意举止:不抽烟,不做不必要的“下意识”动作。
五、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的参考点。
(1)帮助者提供的求助内容
(2)顾问在第一次访问的接待中观察到的疑问。
(3)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顾问签发的会议目标,以便进一步诊断。
(5)会谈内容超过一项的,应分别处理。
六、确定提问方式: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开放式提问,而不是封闭式提问。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半开放式问题(或限制性开放式问题)。有时封闭式问题可以用来证实某种现实的存在。
七、倾听:聚精会神、全心全意地听;不要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谈话;不要随便插入自己的评论;注意谈话是否合理;及时抓住关键点
八、控制会谈内容和方向的技巧:
解读:重复并解释帮助者所说的话,然后顺便再问一个问题。
打断:在谈话过程中休息一下。当帮助者因情绪激动或困惑而喋喋不休时,你不能强迫他停止说话。是:请抽烟,请倒水,请拿东西,或者换个话题,继续我们的对话。时间到了可以停下来,下次再来。
情绪反射: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求助者将谈话转向某种问题。尽量不要用第一次见面。
引导:从原话题引入新话题。
九、在会谈中,顾问只能持非批评的态度。理解是最中立的,不需要评判。
“理解”只是指我们对他的行为或情绪的规律或必然性有积极的看法,但对其社会效果和其他后果仍有保留。
十、区分和识别谈话内容。
1.程度上的区别:将情绪(或思想)与行为区分开来。
2、内容的真实性
XI。会谈类型:
w入院面谈:通过面谈了解病史、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家庭状况;
w歧视性面试:通过面试和观察确定指导测试和歧视措施;
w治疗性会谈:即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
w咨询式会谈:会谈往往涉及健康人而非患者的一些问题;
w紧急或危机谈话:当病人或客户发生意外时,心理咨询师通过谈话提供帮助的情况包括在这种谈话中。
十二。提问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导致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5)求助者因为处于类似于被讯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御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对于那些提问的问题。
(6)提问过多会影响谈话中必要的概括和解释。
十三、凯利不恰当的提问方式:
w“为什么”:暗示帮助者有错。
w多重选择性提问:获得的信息有限。
w多个问题:让求助者无所适从
w修饰性反问:对帮助者没有任何好处
w谴责问题:制造威胁感,引起防卫。
w解释性问题:心理咨询师的提问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促进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十四、选择会谈内容应把握的原则。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度和兴趣。
(2)与求助者的原因有直接或间接的相关性。
(3)对当事人的人格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探究求助者的深层次原因意义重大。
(5)对病人症状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求助者改变认知,正确认识问题。
(7)协商法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咨询师能正确把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十五、入职谈话的注意点:
1.态度一定要中立。在接待、提问、倾听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中立,辅导员的面部表情、提问语气、动作都不要表现出对谈话的兴趣。
2.避免提问错误。
3.除了提问和引导语,不要说任何跑题的话。
4.你不能用指责和批评的语言来停止或扭转帮助者的谈话。
5.在谈话之后,不应该给出绝对的结论。
6.结论要真诚礼貌,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论,以免引起误解。
十六、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
解释选择量表对诊断的意义,并取得他们的同意。
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项目。
在初诊的接待中,咨询师首先通过摄入谈话的方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判断,然后选择相应的问卷或量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便确定和判断信度。
如果测量结果与临床观察和谈话的结论不一致,就不要相信任何一方。有必要重新谈一谈再评价。
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项目;
1.选择评价尺度,要有方向性;
2.为了确定非情境症状的性质,应使用人格问卷;
3.为了找到早期病因,可以选择病因学的探索性量表;
4.用量表消除疾病和精神问题。
不要乱用心理测试。
1随意使用,目的不明确,依据不足;
2)仅根据心理测试的结果进行诊断并制定纠正措施,而不是与临床表现进行比较;
3)在没有查明心理测验的可靠性和常模的时限的情况下用于临床;
4.在诊断目的之外使用心理测试;
(五)未按照心理测试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程实施心理测试的;
6)超越一个心理测试的功能,主观解读数据和结果;
7)利用盗版软件进行心理测试;
8“直接翻译而非修订的测试工具用于临床。
不要用“地毯式轰炸”来进行心理测试。
“1”在不了解各种心理测试的独特作用,对临床表现没有形成印象的情况下,将各种测试工具付诸实践。
2.为了经济利益而大量使用心理测试,没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十七、收集相关信息。
(1)一般信息:包括人口统计信息、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个体内心世界的重要特征、对未来的看法等。
(2)、成长历史数据
(1)婴儿期:出生情况、母亲健康、自然分娩等。
(2)童年生活:发展、重大事件、身体疾病、父母感情融洽、童年教养、学校教育、退缩或攻击。
(3)少年生活:是否有挫折、最骄傲最羞耻的事、性萌芽治疗、重病、成年不开心、与同龄人的关系、游戏等。
(4)青春期:最欣赏的人,爱情生活(有没有失恋),最喜欢的书,学习挫折,就业挫折,婚姻挫折,闺蜜状态。
(5)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及其评价。
(三)数据整理的现状
(1)精神状态:
①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状态
②情感表达
③任性行为(自制力、言行一致等。)④人格完整,相对稳定。
(2)物理状态
①异常的身体感觉
②近期体检报告
(3)社会功能①工作动机、出勤状况②社会交往状况③工作、生活质量和效率。
(4)根据数据的性质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可能会使咨询师更容易判断不同数据之间的纵向、横向和逻辑关系。
临床数据的分类、解释和验证
1,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1)求助者的个体情况(生物、心理、行为)
2)与求助者相关的环境条件(个人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生活物质条件)。
3)他人的评价(总体印象和动态变化)
心理咨询师在处理复杂的数据时,首先要考虑与治疗方案和治疗密切相关的数据,此外还要找出偏离正常标准的行为,然后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来考虑问题。然后就是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家的个人观点,就是抓住那些“显眼突出”的事件,对周围的临床数据进行分类解释。
2.无论从哪里开始总结和解读数据,都有一个前提条件——数据的可靠性。
(1)验证方式:补充题;问卷和心理测试;比较关于一个问题的不同信息来源。
(2)赋予某种信息某种意义时的思维方式:谈论事物;寻找相关性;迹象分析
3.影响数据可靠性的因素:
(1)过于随意的谈话,辅导员的倾向形成了暗示,扭曲了信息。
(2)在同一咨询机构中,前任咨询师对后续咨询师的影响。
(3)初步印象和事后深入谈话产生的矛盾处理。
(4)需要提供一个来访者可以说真话的氛围,即咨询关系对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4.职业取向对理解材料的影响。
(1)非专业人士,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理解(自然观点)
(2)从病理学角度看问题:是不是有病?
(3)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看,问题往往被理解为错误学习的结果。
(4)从发展的角度看,多用于儿童,重在能力的发展。
(5)生态学观点是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理解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6)要综合运用。
十九、了解求助者的过往历史,寻找有价值的信息。
w对于有过心理咨询经历的人,要详细说明了解过往历史的重要性,防止求助者主观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忽略有价值的细节。
w在会诊(或治疗)的过程中,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节初步诊断
首先,确定引起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
(1)是大多数临床表现的病因或与大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性质不变。
(3)找到临床诊断的关键点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必须重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数据的真实性,未经核实的数据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对数据的分析不能主观武断,要符合客观逻辑。
二、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1.疾病与非疾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原理
只要人的精神或行为失去了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就必然无法理解。
有些行为虽然超过了平均水平,但因为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外界刺激一致,所以仍然是正常的行为。
(2)心理活动的内在和谐: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和谐。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2.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定行为
3.求医行为:神经症表现出强烈的求医欲望;“重性精神病”很少主动就医。
4.“洞察”:“神经症”对症状有洞察,神经症孩子反复告诉父母“不舒服”;“重度精神病”没有自知之明。
第三,心理咨询师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必须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分类诊断形成一个总的判断,称为初步印象。
(1)诊断程序
1.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价十项指标”来衡量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康心理学)
2.选择有效的评估工具,对客户的问题进行定量和系统的评估。
3.对一些模糊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二)心理诊断的科学性:
1.任何单一的测量都应该有一个可比较的标准,该标准必须由一个具有可靠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量表或测试来制定;
2.诊断很难基于单一的确定;
3.心理学基础学科所验证的规律是心理诊断方法的出发点;
4.心理诊断要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
(三)心理诊断的目标
一般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寻求人类群体或某一群体的* * *心理规律;
心理诊断以个体为目标,寻找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确定个体行为偏离规范的程度和距离。
(4)注意事项:1。避免“贴标签”,注重真实的临床表现。
2.难以确诊的争取会诊。
四、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一般心理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概括,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往往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性格没有明显异常。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心理咨询有很好的效果。
起因:是现实因素、内心冲突、经历不良情绪(如厌倦、后悔、后悔、自责等)引起的。);
有时:持续一个月不间断,两个月不间断;
有学位:
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处于相当程度的理性控制之下,行为总能保持正常;
社交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交,但效率有所下降;
不一般化:不良情绪的刺激因素只限于初始事件,甚至与初始事件相关的其他事件也不会引起这种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示例:
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当事人的知与情协调一致,性格稳定,有自知之明,主动就医,未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疾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疾病。
2.因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矛盾,并由此经历不良情绪,如后悔、自责、紧张、焦虑等。
3.坏情绪持续1个月,是无法自行化解的。
4.不良情绪反应仍处于相当程度的理性控制之下,能始终保持行为正常,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5.自始至终,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只限于最初的事件,甚至与最初事件相关的其他事件都不会造成这样的不良情绪。
动词 (verb的缩写)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分析客户是否经历过强烈的现实刺激。
(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还是现实意义,是否有治疗的欲望。
(3)分析来访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客户是否有器质性疾病为依据。
(5)根据以上分析调查,可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实例;
诊断:严重的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疾病与非疾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疾病。
2.症状:
主要的心理症状有:内心痛苦、抑郁、心烦、后悔、委屈、愤怒、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的身体症状是:食欲不振,难以入睡,头晕。
3.症状是由婚姻问题引起的,这是一种强烈的现实刺激。
4.精神负担重,有内心痛苦,但这是现实冲突造成的。
5.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
6.严重程度:求助者症状已影响社会功能,有泛化和回避。
7.症状不是由身体疾病引起的。
六、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临床数据的验证:一般采用调查法
评估客户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所谓评估,其实就是请心理咨询师来确定求助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的哪些方面出了问题,表现如何,问题的关键点和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