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
2014 10 13,我国将湿地保护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考核。
重要意义
它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质洪水、促进土地复垦、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湿地的生态效益
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靠湿地生存和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其丰富,其中许多是珍稀特有物种。它们是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是濒危鸟类、候鸟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国家一级保护的40多种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中国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亚洲有57种濒危鸟类,中国湿地已发现31种。世界上有15种鹤,中国湿地有9种鹤。中国的许多湿地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珍稀水禽和鱼类的栖息地。自然湿地环境为鸟类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湿地是一个重要的遗传数据库,对于维持野生物种的生存,筛选和改良具有商业意义的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利用野生稻杂交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
蓄洪与自然灾害预防。湿地在控制洪水和调节水流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湿地在蓄水、调节河流径流、补充地下水、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中国降水的季节分布和年内分布不均匀。通过调节自然和人工湿地,储存来自降雨和河流的过量水,以避免洪水,并确保工农业生产的稳定供水。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曾经起到蓄水的作用,防止了无数的洪水。许多水库在防汛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沿海湿地抵御海浪和潮汐的影响,防止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中科院研究数据显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库容38.4亿立方米,由于挠力河上游大型洪泛平原湿地的调节,下游洪峰值可降低50%。此外,湿地蒸发在附近区域产生降雨,稳定了区域气候条件,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污染物的降解。随着农药、工业污染物和来自工农业生产、其他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如径流)的有毒物质的引入,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以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造福当地和下游地区。
⑵湿地的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中国的鱼类产量和水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湿地提供的浅水区的荷花、莲藕、荸荠、文蛤及部分鱼、虾、贝、藻是营养丰富的副食品;一些湿地动植物也可以入药;有许多动植物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如芦苇,是造纸的重要原料。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也间接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农业、渔业、畜牧业和副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依赖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
提供水资源。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态因子,湿地是人类发展、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主要水源。中国众多的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蓄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提供矿产资源。湿地有各种矿砂和盐资源。我国青藏、蒙新地区的碱湖、盐湖相对集中,盐类齐全,储量巨大。盐湖不仅含有大量食盐、芒硝、天然碱、石膏等常见盐类,还富含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我国一些重要油田大多位于湿地,湿地地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和水运。湿地可以提供多种能源,水电在中国电力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能储量居世界第一,达到6.8亿千瓦,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沿海有许多河口和港湾,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泥炭直接从湿地中挖掘出来燃烧,湿地中的林草作为薪材是湿地周边农村的重要能源。湿地具有重要的水运价值,长江沿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我国内河航道约65438+万公里,内河运输承担了约30%的货运量。
(3)湿地的社会效益
观光和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和娱乐等美学功能,中国许多重要的旅游景点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海岸沙滩和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许多湖泊因其壮观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人们的向往,成为旅游和疗养的圣地。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都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不仅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城市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它们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实物、材料和实验基础。部分湿地保留了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和地理演化信息,对研究环境演化和古地理具有重要价值。
2.
国外如何保护和利用湿地
从老工业区到城市湿地天堂
英国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一大经验就是将城市附近废弃的老工业区改造成湿地公园。伦敦湿地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距离白金汉宫仅25分钟车程。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只是四个废弃的水库。伦敦湿地中心建设期间,当地人一直抱着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意识,生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湿地公园要等8年才能对外开放。同时,科技人员定期监测生物的恢复情况,直到这里有大量的水生植物。
如今,它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湿地系统,种植了30多万种水生植物和3万种不同的树木,有180多种鸟类常年栖息和迁徙。
科学管理促进湿地健康发展
在保护湿地的同时,如何既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进行科学研究?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首先是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为避免人类活动对湿地造成重大影响,一旦游客接近或达到预设数量,湿地公园将不再放行;第二,它注重娱乐性。湿地公园的很多动物模型都是用软木雕刻而成,不仅降低了制作成本,还可以出售软木供游客自己制作小动物模型。第三,公园设施设计合理。北海道湿地公园为游客设计了观赏最多景观的路线,制定了最佳观赏时间,并提供了大量资料供游客阅读,估算游客感到疲惫的步行距离。随便搭个小亭子让游客坐下来看看,还可以发现旁边有一些湿地动植物的小图片和资料。旅游结束后,游客玩得开心,学得开心。
湿地景区也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科研基地。日本飘湖湿地保护区多年来一直在观察候鸟。从第一只鸟到达的那天起,直到最后一只鸟离开,都被记录下来。工作人员还在保护区两公里范围内设置了大量摄像头,必要时可以随时放大,方便科研人员或游客近距离观察,不惊扰鸟类。
在实践中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不打扰小动物是研究和欣赏湿地生物的要求之一。在欧美一些国家,经常可以看到父母示意孩子安静,因为旁边的鸟在睡觉。作为回报,公园还将开辟一个特殊区域,供游客近距离接触湿地动植物。
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国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该市有一个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尤其是中小学生。小游客可以用小网袋等工具自行捕捉鱼、虾、昆虫,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学习相关生物知识。在日本琵琶湖湿地公园的体验区,游客可以把手伸进池里摸鱼、捏海参,大人小孩都会撸着袖子上阵,玩得不亦乐乎;在韩国鞍山市的湿地实验学校,学生可以自己抽水,将水引入太阳池晒盐。学生们可以自己把晒干的盐从学校附近的海滩上带走。工作人员还在湿地种植各种常见植物,供学生识别。
区域联动* * *保护湿地资源
相当一部分湿地资源横跨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区域联动与合作成为保护湿地等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斑尾鹬的迁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每年3月下旬,超过500万只斑尾鹬离开南半球的新西兰,一直飞往北半球的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海滩。它们在这里停留大约五个星期,然后继续飞往阿拉斯加繁殖,然后飞回新西兰。这段35万多公里的旅程横跨22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下,这种迁移才能顺利完成。
为此,澳大利亚和日本每年都为沿线国家举办研讨会,交流数据。美国还为一些鸟类安装了价值5000美元的小型卫星跟踪装置,并使用三颗卫星进行全程监控。获得的数据免费提供给这22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组织。更重要的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尽力保护沿线湿地,不轻易开发这些一年可能只有几个星期供鸟类使用的湿地。每个人都知道一旦他们上路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当今中国,庞大的人口、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有限的土地资源使湿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人士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到保护湿地的行动中来,以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