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套古诗词题,最好有答案!
秋思·张继
一年一度的秋风,吹向洛阳城,在洛阳城漂泊的儿子,不知故乡的亲人如何;给和平写一封信,要说的太多,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担心自己想说的话没写完;当信使开始时,他打开信封,把它给了他。
王安石这样评价张继诗歌的风格:“似最不凡,易而难成。”对张继在这首诗中所写内容的分析。
“普通”的细节?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在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即将寄出时,他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于是“又拆开了”。作者留在洛阳看秋风,使他无限思念家乡的亲人,于是打开信封又写了一遍。
2(全国卷二)阅读以下宋词,完成下列问题。(6分)
玉兰花宋琦
东城渐渐觉得风景不错,皱皱巴巴迎客人。青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满春意。浮长恨少快感,愿爱女儿而笑?为你饮劝夕阳,留一夜花间照。
【注意】折痕:折痕纱。这里的比喻是水的波纹。
这个词的前半部分是怎么形容春色的?试分析一下这个。你觉得《红杏枝头春闹》里的“闹”字写得好吗?为什么?
答:春天的美是有层次的:首先,我看到东风升起,春波碧绿,波浪上有条纹,如细皱的纱;然后柳树醒了,绿绿的,淡淡的,看着远处一片烟雾;再看杏花盛开,就像用火蒸云。春天的景色就是这样一层层展开的,所以用了“渐觉”这个说法。
3(广西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鹧鸪天燕道济
十里梯田倚绿,杜鹃啼花深处。勤奋对行人说话,不像鸣鸟第二次飞翔。在梦里睡觉,当天放晴的时候。声不如归。是不是世界末日没有回归,无法争取回归日期。
在这首诗中,作者为什么描写杜鹃的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布谷鸟的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回家吧!还不如回家!”这个词的主题是乡愁,从布谷鸟的叫声描写开始最合适。
不是我不想回家,而是我决定不了我的归期。表达了作者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在世界各地漂泊后难以归家的感觉。
4(湖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欣赏第四句。(6分)
听邻居吹声朗诗园。
吹笙的声音,如乌云从天而降,不知哪家的墙外。
城门的城门没有被搜查,但他们在心里幻想,一定有一千棵桃花。
答:诗人找不到之后的想象;呼应第一句,我还是从玩的环境写;透过鲜花的繁盛,谱写出欢快、热烈、欢快的乐章;一个“疑”字,写出了一种似真非真的感觉;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通感)是独特的。
5(上海卷)阅读以下诗词楹联,完成题型16-18。(8分)
赤壁杜岙(1)
水军东去,雄图大略,长江千里通。
诸葛的心是空的,曹仓的眼是空的。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夜月孤。
过了这不堪之地,废矾鸥满烟,杂草丛生。
【注】①杜预:明代诗人,曾任知县,不久归国;若失意,放情诗酒。2舵 舵;有很多船首尾相连。3曹禺:即曹操。
客人去黄州,或者从夏口西来,去武昌东。
生于赤壁,但周郎是火炬,紫苏游历两次。
——郭朝佐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律诗中的对联、项链也有这样的特点。(1)
17.对联中的“周郎的一把火把”与上面诗中的“_ _ _ _ _ _ _”相同;“紫苏两游”与上述诗中的句子“_ _ _ _ _ _ _ _”相同。(2分)
18.根据诗中划线的句子和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物与情感的关系)写一篇赏析文(80字左右)。(5分)
答案:16。二元性
17.兵卖火把影,东风梦断箫声,夜月寂寞。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6(江苏卷)阅读以下唐代边塞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抱怨刘
每年守军保卫黄金河后,日夜挥舞着鞭子的手刀响个不停。
在春末大雪的时候,长城,穿越黄河绕过黑山的旅程。
为什么说这是边塞诗?用诗详细解释。
(2)诗的题目是《抱怨别人》。虽然通篇没有“怨”字,但是每一句都有“怨”。请简单评价一下。
答:①诗中有金河、关羽、青桐、黄河、黑山等边塞名称,描写招人的边塞生活。(2)抱怨年复一年频繁动员,抱怨时时刻刻训练备战,抱怨气候寒冷,风景单调。
7(天津卷)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李白听蜀国和尚君弹琴
一个蜀国的和尚,带着他的绿绸琵琶盒,向西走下峨眉山。当我听到松谷的声音时,随意挥挥手。
我听见他在清澈的小溪中,我听见他在冰冷的钟声中。不知不觉中,暮色笼罩在青山上,秋云萧瑟,布满黄昏的天空。
注:①路岐:古代著名钢琴。(2)流水:借用“山流水”的典故。
(3)霜铃:据《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九种,初霜铃。
(1)诗第二联中的“一挥手”和“万”分别表示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句“山暗秋高,天阴秋高”的理解。
答:(1)“一波”描述的是蜀僧弹琴的姿势(动作和技巧),“万”描述的是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把风景写在歌的最后。(2)写出作者沉浸在琴声中的状态,从侧面描述琴声的魅力。
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西美姚晨
我来到东边看溪景,面对水中孤石恋恋不舍。
野鸟睡岸有闲,老树有花无丑枝。
短绒像剪刀,沙子在屏幕上保持平整干净。
我在这里迷路了,但我必须回去,马在晚上又累又虚弱。
从唐代开始,古人就提倡“师法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是说,诗人不仅要师法自然,从自然景物中捕捉意象,还要唤起心中的思想感情。请指出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并告诉我它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思想趣味,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命题的对联:
(2)体现了思想兴趣:
(3)如何体现:
答:(1)野鸟睡岸有闲,老树有花无丑枝。
(2)感受大自然的闲适和情趣,赞美美丽的自然风光。
(3)可以结合景物(《睡在岸边的野鸟》、《开着花的老树》)和情感(《闲适》、《无丑枝》)来分析。
9(福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朱的秋夜
长夜无眠,秋风清,烛花频剪至夜。
床凉满梧桐,缺梧桐的地方月明。
这首诗里没有“爱”字,却处处蕴含着“爱”。请从三四句话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词,在全诗整体感受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在这两首诗中创造意境的。
答:“冷”。“凉”这个词不仅描述了凉爽的天气,也描述了心情的孤独(或冷心)。从床上的月亮到天上的月亮,过渡(顶针)巧妙;忧伤,凉床,月影,梧桐,都营造出孤独(离愁别怨)的意境。(回答“缺”字,有道理。)
10(辽宁卷)阅读以下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莲苏轼
花凋谢,红杏小。燕子飞来,绿水人绕。枝上吹柳少,海中芳草多。墙内墙外荡秋千。墙里俗人,墙里美人笑。笑声消逝在寂静中,激情却被无情地惹恼。
(1)《绿水人绕》中的“绕”字,在某些版本中写成“萧”。你认为哪个词更合适?为什么?请简单欣赏一下。3分
(2)在《宋词选释》中,俞碧云对这首诗作了这样的整体评价:“絮花落,每每伤春,这是一种旷达的独语。”你同意他吗?为什么?请简单欣赏一下单词的内容。5分
答:(1)①“围”字不错,因为它实际具体地描绘了绿水围人的情景,生动而有动感。“晓”字不错,因为它既点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气息,能让读者有更多的自由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①同意。以“花凋谢,红杏小”这句话开头,虽然写的是花的凋谢,但也写了青杏的重生,表现了诞生的契机和生机;第二句和第三句移到更宽的空间。燕子轻盈地飞翔,给画面带来了生机,而人们身边的绿水也很有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自然就开阔了。最后一句虽然芳草萋萋,却以“天涯”开头,意境广阔。总之,词的第一部电影虽然写的是晚春的场景,但却充满了旷达的文字。
11(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冲一腐儒。天远,月孤一夜。
夕阳扰强心,秋风病。自古以来,老马就是因为它的智慧,而不去耗费它的体力,因此,虽然我老了,病得更重了,但还是能做。
(1)这是杜甫晚年留在江汉时写的一首诗。在诗中,对联用了几个意象,如“一片云”、“一轮孤月”、“夕阳”、“秋风”。请分析一下他们场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你同意什么?请说明理由。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1)《骈云》《孤月》意境凄凉,透露出作者的孤独与厌倦。《夕阳》《秋风》的意境壮阔开阔,也体现了作者的乐观豁达。
(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夕阳依然坚强》可以看出,作者虽已暮年,但依然坚强,因为“夕阳”是对“暮年”的隐喻。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愤懑,因为“不必走远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思虑国家的不平与大度。
2005年高考中国诗歌赏析
1(全国卷1)阅读以下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游即兴李华
益阳城下,草长莺飞,水自东向西流。
香树无花,鸟语一路春山。
(1)这首诗的三句或四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谈及诗歌创作,古人曾说:“诗不但是感伤的,也是美的。”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答:(1)对偶。“草”到“春山”,“花”到“鸟”,“落”到“空哭”
(2)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春游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景,每幅画各有特色。然而,诗歌并不纯粹是关于风景的,而是充满了感情和场景。诗中“花落”和“鸟鸣”的景色表现了山中的宁静,从中透露出一丝忧伤和苍凉。
2(全国卷2)阅读以下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天至日夜想家白居易
每年冬天的至日,我都伴着膝灯前的影子。
如果你想深夜坐在家里,你也应该谈谈旅行者。
[注]冬季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唐代的一个重要节日。
(1)简要分析“我与一个膝灯前的影子相伴”这句话,说出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么写《乡愁》的?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抱膝”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静坐的情景,“灯前”一词自然引出“影子”,“伴”一词将“影子”与“身体”连接在一起抱膝而坐,似乎密不可分。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想家时的孤独。
(2) (1)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中的画面来表现他的思乡之情,即在冬天的至日上的深夜,他的家人仍然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作为一个旅行者的情况。(我要1分,图片描绘2分)
②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意思正确)
3(全国卷3)阅读以下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刘攽在游泳池边。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满是水,很平静,仿佛浸在一面轻轻擦亮的镜子里,映出岸上房子的倒影。
忽然起了东风,低垂的柳枝优雅地舞动着,柳枝上的水珠掠过荷叶中间,发出不停的响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雨后池水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
答案:(8分)(1)水面像一面微微擦亮的镜子,映出池塘边的屋檐和檩条柱,以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第一、二句用“水位”、“镜子”、“蓝花楹”等词描写雨后荷塘美丽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风吹成荷叶的垂杨叶上的雨滴发出的“忽起”“垂杨舞”“万点”声,表现了一种雨后池上的动态美。诗既写静,又写动,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形成一派雨后池塘春景。
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单词,完成1-3题(7分)。
宫中夜游:梦寄伯魂(1)陆游
雪清而混沌,梦游,不知身在何处。铁马无威如水。香关河:雁门西,青海国际。
睡在冷灯里,声漏月斜。谁知道他在万历被封为侯?太阳穴虽破,心未死。
注:①石伯混是陆游的朋友。
(1)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在下,雪在下”这句话突出了边境地区的风景特色,也夸大了战争的气氛。
b《项官合》中的“项”是“推测”和“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一语,指的是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音”中的“断”字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个词的欣赏,不正确的是()(2分)
A.“斗士声望如水”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及其声势的浩大。
B.词的第一部分讲的是梦,第二部分讲的是从梦中醒来后的情景和感受,自然而紧凑。
C.《大清大乱》《铁马无声》一招一式,动静皆宜,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思念”、“月倾”等意象写出一种冷冷的意境。
(三)字伯答应封侯于万里,谁知道?陆游《伤逝》中的“鬓角已破,心未死”与“长城空,鬓角已褪镜中”有何异同?(3分)
相似之处:
差异:
答:1D2C
③相似点:词与诗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的爱国志气,以及壮志未酬、幻灭的悲凉情怀。
不同点:一句话表达了不被理解的感叹,凸显了烈士墓年的心境。
诗B着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却老矣的悲愤。
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宋(六)
望着北方一望无际的云,大江东去水。
夕阳西下寒鸦外,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写于元朝灭南宋,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之时。
(1)论“王”在诗歌中的作用。
(2)简要分析“大江东去水长流”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表达的不同感受。
答:(1)“王”字在全诗景物描写中起着主导作用。
(2)《大江东去水已久》表达了作者在国家不可挽回时的悲痛,着眼于现实。
苏轼的诗表达了他对历史循环和英雄缺席的感受,重在怀旧。
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复元堂戴复古
远眺横冈河,远飘万里愁厅前。
最苦的是没有山遮住眼睛,淮南是中国最好的。
【注】戴复古,字士平,南宋末年诗人。
据前辈说“最苦莫过于无山遮眼”是这首诗中最有表现力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一下。
答:这首诗的作者到江阴福元堂,遥望中原时,国破家亡所带来的悲伤和痛苦,在“最苦莫过于无山遮眼”这句话里得到了最强烈、最集中的表达。这句话,与人们通常爬山时希望能远远看到的心理相反,是用另一种方式写出来的。通过诗人看了又不忍,看了又不敢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对国耻未报,衣锦还乡的极度悲愤。
7(广东卷)阅读以下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上楼,归寇准。
高楼聊天相视,一江之平。无人渡野水,孤舟渡日。
荒村满烟霭,古寺讲莺。旧事渐远,禅定乍惊。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980年左右,诗人十九岁时,为秀才,初任巴东知府。②旧商业,这里指农村家庭商业。清魏指的是魏水。
(1)请在这首诗中写一组对偶句。
(2)从第一句的“聊天”到最后一句的“震惊”,诗人反映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联系全石分析。
(3)北宋翰林画院以“无人渡野水,舟楫渡日”为考题。获胜者画的是“船夫睡在船尾,渡着笛子”。你觉得这幅画能表达这两首诗的内容吗?请解释你的理由。
答:(1)荒村古寺断了情萤火虫活了话。
(2)诗人上楼远眺。这是休闲,但他被这一幕感动了,想起了家乡。当他从思乡中醒来,发现自己身在异乡时,并不感到意外。这前后的情感变化,凸显了作者的乡愁。
(3)画中只有小船和船夫,没有行人,表现出“无人渡野水”的景象;船夫睡在船上,说明路人很少,突出了船漫长而孤独的等待。从图中我们可以猜测船夫一边吹笛子一边等待渡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过渡,困得他不得不放下笛子,自己去睡觉。这幅画生动地表现了这首诗的内容。
8(浙江卷)阅读以下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杜牧,中国祁安县的一个称号
二极夕阳溪桥上,半缕轻烟在柳影中。多少青莲相依相恨,回望西风一会儿。
黄昏荷塘上的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肩止一西风。黄昏中的荷花依然炽热,它的下脸藏在蓝色的伞里。
(1)这两首诗描写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处的景色(2分)
(2)这两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他”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莲”的不同情感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甲:(1)傍晚西风
(2)拟人化表达。前曲中的《青荷》有《恨》《回西风》,蕴含诗人的恨,表现出悲愤不平之感,语气悲凉。后一首的“莲花”被西风吹得躲进了荷叶里,看似“忧热”,实则羞涩,表现了作者的喜爱和喜悦,语气活泼有趣。
9(福建卷)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6分)
李白,随夏十二登岳阳楼。
登上岳阳楼,远眺长江,直至开阔的洞庭湖。
看到大雁南飞引起我伤心的心,远处的山在标题一个好月。
在高天的上层,呆在椅子上,上传一杯天上的酒。
醉后升起的凉风,随风吹着衣袖,我们就要归来。
【注】甘源二年,李白在流放途中被赦,返舟江陵,南下岳阳作此诗。
(1)诗中“雁过牵伤心去”这句话,在某些版本中写成“雁过不去秋江”。你觉得哪句比较好,
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留云取天杯》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1)《大雁引一颗伤心的心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在流放中被原谅的快乐心情。这句话中,雁意在为诗人带走忧伤,下一句话中,写的是君山对诗人有感情赢得好月,悲去喜来,相映成趣。《牵挂你的心》比《别了秋江》更煽情,月亮更新颖。(意思没错)
答“雁过不去秋江”,合情合理。
(2)第三部用夸张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故事。同时,这两首诗想象神奇,把云上的榻和天上的“行杯”连接起来,写出了诗人仿佛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没错)
10(重庆卷)阅读以下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王昌龄参军诗七首(下)
琵琶舞新声,永远是旧情。
听不尽愁,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舞新声”和“边愁”有矛盾吗?为什么?
(2)“高秋明月照长城”和前三句有什么区别?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
答:(1)不矛盾。这种反差式的写法更能表现出听者的深情,这是任何一首快乐的新歌都发不出来的。
(2)前三句是叙事抒情,后一句是风景。以景物作结,在景物中体现感情,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11(上海卷)阅读以下诗歌及相关材料,完成问题14-16。(8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紫色的薄雾被太阳光照亮,瀑布悬挂在山前。
高高的悬崖绝壁上,仿佛有几千英尺高,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堂坠入人间。
庐山瀑布
徐宁
虚空坠入泉中,雷声奔涌入河不歇。
千古如飞白,一界破青山。
苏轼《东坡支林录·庐山之行》:“初入庐山,谷中奇绝。.....有一天,我看到寄信人拿着陈灵驹的《庐山录》,读了一下,看到了云和李白的诗。.....转进开元寺,大和尚求诗,因其独语:‘帝遣银河垂,故古有仙言。我不想和许宁一起洗我的诗。"
【注】仙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以第五言为戒。.....所谓“响,献身也”,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来欣赏。(2分)
(2).以下诗歌均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为(2分)。
从三千英尺的高空飞下来:
只要白千古:
(3)你同意苏轼对李、徐诗歌的评价吗?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1)化动为静,描绘瀑布从远处飞落时的情景。
(2)突出瀑布的雄伟气势(用夸张手法),生动描绘瀑布的颜色和形状(用比喻)。
(3)同意。重点:李的诗更宏伟,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不同意。重点:徐的诗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磅礴。
(如果有其他意见,也可以给分,只要有理有据。)
12(江苏卷)阅读以下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派妙法去见白云飞一听到风从竹窗吹来。
黄昏独自坐在微风闹闹的窗边,沉思着悠闲而远离天空的思绪。
微风吹开了门,搅动了竹林,怀疑老朋友的到来。
枝叶上的露珠因风而不时飘落,渐渐滋润了阶下的深绿色苔藓。
当风吹开房间里的窗帘,为我擦去长时间积累的灰尘。
*苗发和司空树是李益的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贯穿全篇。请具体说明。
⑵“枝欲滴,枝露,阶微苔”这句话渲染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诗中哪一句话能让人想起“知己”的故事?
答:(1)颛顼:清风开门吹竹(引起对故人的怀念)。
领结:微风吹落树枝上的露珠(台阶下的青苔上清清楚楚)
王巍:我希望微风能吹进窗帘(掸掉钢琴上的灰尘)
(2)寒冷、安静、孤独、寂寞;(3)“对弹琴的热爱”
14(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鉴赏。(6分)
郝初随师傅看山,送亲戚进京,攀崖作周城功。
柳宗元李德裕
海滨的尖山如剑,独望帝都。
秋来到处割伤他的心。一只鸟要飞半年。
如果要变成几千亿,青山好像是要留人的。
散到顶峰,看看自己的家乡。已经绕县城几千次了。
在写这两首诗的时候,作者都被贬谪了。柳宗元在牛年被贬为柳州刺史,前丞相李德裕晚年被弃于崖州。从这首诗来看,他们的处境和心情是不同的。
(1)两首诗都有“王”字。在第一句中,李的“希望”实际上主导了整篇文章,既表达了他对君主国家的怀念和向往,也包含了他对“帝都”遥不可及的伤感。刘石的《王》
(2)两首诗都写的是“山”。施立说“青山养人”,是面对大山阻隔归心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表达看似平静超然的感情,实则深沉悲凉。刘石说“山似剑”,
答:(1)“王”二字在两首诗中都有。在第一句中,李的“希望”实际上主导了整篇文章,既表达了他对君主国家的怀念和向往,也包含了他对“帝都”遥不可及的伤感。刘石的“希望”在最后一句,白写了,全篇收了。既表现了对那么多的向往,也表现了对“北京亲友”伸出援手的热切期待。
⑵两首诗都是写“山”的。施立说“青山养人”是面对大山的一种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表达看似平静超然的感情,实则深沉悲凉。刘的诗说“尖山似剑”,表达的是草木凋零之秋,思乡之痛。诗人在隐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表达出强烈的冲进冲出的感情。
15(辽宁卷)阅读以下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家口三首(三)船下筑溪
王松安石宋芳沈伟
黄昏时分,在樊落河口,商店没有关灯关门。蒲月黄昏,野店无灯关门。
侧身离开岸边的沙峰已经半死不活了,这个系泊处应该是去年标记的。倒掉岸边沙枫至死,泊舟仍有去年的印记。
(1)两首诗的第一句都用了“月上黄昏”这个词,意思基本一致。请问这两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单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4分)
(2)两句诗的结尾,一个是“应该有”,一个是“还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单欣赏一下。(4分)
答:(1)“月光黄昏”一词为两首诗营造气氛、表达意境定下了基本基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不活的枫树都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营造出忧郁、萧瑟、寂静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孤独、惆怅的心情。
“气氛”和“心情”2分。
(2)有三个答案:
(1)“应该”比较好。“你应该”一词内涵丰富,传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努力寻找旧影时的复杂心情,有希望又有自信,有挫折又有失望,更有不愿寻而不见,可谓一笔生动;“你还有”这个词就没有这种兴趣了。
“心情”只能回答两个方面,不要求全面。
2“还有”更好。“你还有”这个词自然就出来了,只是出乎意料。去年绑船的痕迹一直保留到现在,说明这里留宿的游客不多,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孤独失意的心情;然而“应有”二字并不能表达这个意思。
(3)两者各有优势。(原因见上)如果只回答哪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就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