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梅花,只等雪来。

我一直认为晚上应该下雪。偷偷下了一夜的雨,清晨,窗外银装素裹,梨花烂漫,静悄悄的。

前几天中午,雪下的很不是时候。虽然肆虐,漫天飞舞,却让人失去了那份惊喜。

人行道上没有停留,只有草地上一些忍受过寒冬的白花在黄昏前悄然融化,让孩子们的满心期待化为泡影。

难怪小区的梅花还没开,雪怎么会自己来!可以送一朵梅花吗?雪来玉飞。我记得我的老师龙亭先生画了一幅没有大雪的画:一株蜡梅斜伸出来,老枝弯曲到一定程度,小枝相互交错,枝头上梅花在什么时候开。而题词,只香如初,静待梦想家。一幅画展现了龙亭先生的文人风范和绅士精神。

一直以来,梅花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尤物,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花美、自然美和香清风韵,更是因为它对其理想人格和品格精神的无比推崇。它不畏严寒,在香消玉殒时与松竹为友,在严寒中独自绽放。但百花齐放时,却无意与其他花朵竞争。“我无意争春,每一群人都眼红,被砸成泥,碾成灰。只有香味是一样的。”逆境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顺境中不媚俗,超然物外,品德高尚,气节高尚,是古代文人所崇尚的“君子”之风。到了元代,王冕墨梅“只留一口气满干坤”,高度表达了文人的人品和绘画,一股清雅纯净的气息弥漫人间,飘散千古。

一株老梅,探出头来,是不是让你想起了魏晋?是酩酊大醉的刘玲,还是长歌当哭的阮籍,还是桀骜不驯的嵇康?个性张扬,古难萧洒,独立于世。

古琴有一首名曲《梅花三弄》,清冷,傲雪霜雪,轻盈,动人,摇曳,这首曲子作了精彩的表演。据说《梅花三弄》是根据传说移植到笛子音乐上的。《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子猷乘船外出,听说右军大将桓伊已经过了岸。王子猷一早听说桓伊擅长吹笛子,但彼此并不认识,于是派人去见桓伊,说:“文君山擅长吹笛子。试着弹给我听听。”桓伊当时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官员,但他也久闻的大名,于是下车上船,坐在胡床上,“为三音”,据说就是“梅花三弄”的前身。欢姨“吃完了,再上车,主人和客人一句话都不交”。看看世界上有多少故事,最引人入胜的是梅花。

古人也有在寻梅踏雪的乐趣。中国大部分人看花都很随便,除了梅花。他们不仅看着他们,而且欣赏他们,探索他们,发现他们。自古以来,在寻梅的雪地上行走。一棵寒梅树傲然挺立,既表现了梅的神韵和精神,也反映了那些身处逆境却坚守抱负的文人的情怀。

雪映梅花是一种天堂般的景象,在寻梅踩雪很有趣。与寻梅,雪和梅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梅、雪、人一应俱全,展现了天地间多么动人的奇观。到了宋代,卢梅坡的《薛梅》可以把梅与雪的关系说得更透彻:“有梅无雪无灵,有雪无梅俗。晚霞诗一整天都是雪,和梅在一起很香。”雪与梅,梅与雪,雪飞舞,花与雪交融,晶莹剔透,洁白无瑕,酝酿着美丽的冷艳和勃勃生机!江南落雪,如昙花一现,却在心里留下了诗的痕迹。

如今,大雪节气刚过,风萧萧,雨萧萧。又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梅花开了,带一点寒香,一树香。“暗香先透花心,相知是梦”,于是折了一枝梅,静待大雪。

“只忧雪虐梅花,不知梅花引雪。”梅花应该讨厌雪的姗姗来迟。当雪花纷纷落下时,它感染了所有的生物,梅子的等待使它在白色的雪海中显得格外妖娆。想起,雪夜,曾经的失落,在对与错之间的惆怅与犹豫,幸好,在那个雪夜,我闻到了梅的暗香,那些关于梅与雪的记忆,都被小心翼翼的珍藏。曾经梅花刚刚好,雪月无边;现在,我心里皈依了,无缘无故地欢喜。

突然想起诗人张躁《镜中人》中的一句诗:“望窗外,只要想起这辈子后悔的事,满山都是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