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昼夜现象的原因:

地球是一个无光不透明的球体。

所以有一半是在阳光下,是白天的半球。

另一半是夜晚半球。

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在不停地旋转,地球上同一点在日半球和夜半球之间不断变换。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也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渐变在世界各地并不统一,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现在分析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从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在此期间,北半球白天长,夜晚短,而南半球白天短,夜晚长。北极在极昼,南极在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总是高于平均值,但低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在东北方的地平线上升起,降落在西北方的地平线上。第二天,世界各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降落。

从秋分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昼夜极值和太阳高度与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从东南方向的地平线升起,降落在西南方向的地平线上。

从夏天的至日经过秋分到冬天的至日,北半球从夏天到冬天,南半球从冬天到夏天。在此期间,北半球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极昼区逐渐缩小。在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极夜带越来越小。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在降低,而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在升高。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的升起方向由东北向东南变化,降落方向由西北向西南变化。在秋分,它从正东方升起,在正西方落下。

从冬天的至日经过春分到夏天的至日,北半球从冬天变成夏天,南半球从夏天变成冬天。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极值、太阳高度的变化与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的升起方向由东南向东北变化,落山方向由西南向西北变化。

从冬季的至日到春分,从夏季的至日到秋分,日长接近全世界的平均值(12小时),极端昼夜的范围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和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接近平均水平。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的升起方向逐渐接近正东,落下方向接近正西。

从春分到夏季至日,从秋分到冬季至日,昼夜长短都在向极端变化,极端昼夜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和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于极值。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移动。

因为北回归线之间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占用了大量篇幅,所以我们没有充分说明,读者自己总结规律并不难。分析的时候,最好分成几个阶段。例如,在北半球,从春分到阳光直射可以算作一个阶段,然后第二个阶段到夏季至日,第三个阶段从夏季至日到阳光直射。在未来,冬季至日可以视为下一个阶段,从冬季至日到春分是最后一个阶段,太阳完成了一次回归运动。每个阶段的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太阳的升降方向和正午太阳的朝向(例如北半球夏季至日期间,太阳中午位于天顶以北,冬季至日位于天顶以南)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2.四季划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上,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法、第二至日或四天为界限。但东西方国家划分四季所用的分界点并不完全相同。我国传统的划分四季的方法强调四季的天文意义,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个作为四季的起点。以平分线和春分点为中点,比如春天,太阳黄道是315,春天是中点,长夏是终点,太阳黄道变成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

西方的四季划分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以对太阳的平分线为四季的起点,如春季为起点,夏季至日为终点。这种四季比中国划分的四季晚一个半月。

从天文学上讲,中国用四立来划分四季更科学。

春秋两季,世界各地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与年平均相等,具有由最大值(或最小值)向最小值(或最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所以,把春分作为春天的中点,秋分作为秋天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在夏季,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是夏季至日,地表获得的太阳能最多。因此,夏季至日作为夏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同样,冬季至日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非常科学的。

然而,从实际气候来看,夏季的至日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季的至日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极值应分别延迟1 ~ 2个月。在中国,有一句话叫“三伏天里热,三伏天里冷”。因此,将夏季至日和冬季至日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可以更好地对应实际气候。所以西方的四季是分的。

无论是中国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一种天文划分方法。这是因为二分法、二分法和四分法在天文学上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一年分为四个大致相等的季节。每个季节持续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它们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上的四季。

天文季节在半球上是统一的。在半球内,每个季节都有一个统一的起止时刻,在半球内,每个地方都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

为了准确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常采用气候方法来划分四季。例如,用季节平均温度来划分四季。还规定季节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10℃至22℃之间的时期为春季或秋季。按照这个标准,四季被划分为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和极地附近的春夏秋冬气温变化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度地区,每个季节的长度是不同的。这是四个气候季节。比如北京,春季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

天文季节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季节具有实用价值。天文季节是划分气候季节的依据。天文季节在半球上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局部地区(中纬度地区)气候四季统一。天文季节的划分取决于天象的变化,气候季节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无论在任何半球的任何地方,都有等长的天文季节。四个气候季节在同一个地方不一定长度相等,这是天文季节和气候季节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