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哪些民族去过?有二十五个民族。
清明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清明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习俗流传很广。
那我们来统计一下有哪些民族去过清明节。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普通的新年季节。根据二十四节气,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是一个适合农耕的季节,从此进入农忙阶段。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起初清明节没有祭祖的习俗,后来逐渐与寒食节融合,仅相隔一两天,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寒食节原本是古代的一个禁忌节日,后来又附加了晋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传说,所以寒食节扫墓就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清明节与寒食节和两个民间节日交融后,禁烟寒食的习俗逐渐淡化,祭祖的习俗越来越突出。由于中国的历史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族企业、宗族等等都是代代相传的,两千多年来,清明节纪念祖先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独特习俗。
在中国,除了汉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如中国北方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南方的25个民族,包括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和普米族,都在清明节这一天过,但他们的节日习俗各不相同。
比如壮族人很重视祭扫祖坟。过清明节的时候,他们要全家出门,带着彩板、肉、香、纸横幅去祖坟祭拜。另一方面,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要在家里吃猪头肉。有句话叫“清明醉了,猪脑壳臭了”;此外,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古老的风格。清明节,从山上采集艾蒿,洗净切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混合蒸熟,称为“清明巴”。
结语: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无数海外游子“认祖归宗”的重要环节。在中国,清明节的基本内容是祭祖、踏春,但俗话说“十里有不同风,百里有不同俗”,各个民族的清明节习俗也各有特色,颇具趣味性和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