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在高平镇称高平梯田。
从隆回往北来,过六都寨,过七河,鸟树下,入高平界。过了水蛭界和龚燕进入高坪镇大桥后直走,就是经新邵迎光去邵阳的方向。这也是一条古老的商道。在镇中心向左转后,向前走到方向盘,然后左边是孟珙和罗红,右边是侯田和毛平。镇中心的这条小街,成了“工”字里的竖,连接着整个高平。在我的印象中,罗红在撤区并乡之前是高平的一个组成部分。撤区并乡后,罗红和高平被并称为。这两根筋连接的地方,是50年代初从新化顾雍镇转移过来的。清初永宁四都与高平、罗红所辖地区基本一致,但新邵的关颖、隆回的黎平、长春等地较多。高平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据清代《宝卿府志》记载,昭陵(今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新邵、隆回)于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位于高平县。金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为南高平。陈楠进入邵阳。县长的旧址在大乔乡小岙村古现场。还有“塘厦”、“关颖”、“罗马”等地名,是当时县衙举行仪式和行政集会的地方。“高平”这一名称沿用至今。高平的祖先在这里居住的历史更悠久。据说65,438+0.5万年前祖先就在这里休息。历史上,因战乱而迁入的楚人和越人已经融入当地,并世代繁衍。高平四面环山:东起高凤山,南临金峰山,西有王云,北有铜峰山。高平有三条溪流:惜春发源于王云山东麓,由南向北流入新华阳西;郴州河发源于铜峰山,由北向南流入麻江。石马江发源于王云南麓,自西向东流入新邵。四面环山,三面分水,从空中看像一口锅。一块块断断续续相连的平地,养育着50多个村庄的7万多人。据民间传说,南宋初,一位风水先生来到这里,看了白坭坪(今龚燕乡)。他对这里优美的地形印象深刻,称赞道:“东有高枫潮阳,西有倪萍献宝,太美了!”后人从这两句恭维中各取一字,命名为“高平”。这也是“高平”经常被写成“高平”的一个原因。从地形上来说,高平可能更适合四面环山的平地。“高平”,或者说“高平”,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重要的是,在老乡心里,这个地方有自己的家;在漂泊的心中,这个地方有自己的根。高平人热情好客,非常有礼貌。有朋友、亲戚、先生来访,把什么都摆在一张桌子上是必要的。
摆个方桌,文化就摆在桌上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摆桌子,就不可能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客人坐下是有规矩的。左上是尊贵,最尊贵的客人坐;而且下一首歌必须有主持人邀请的有声望的主持人伴奏。其他人会根据资历和名气来入座。如果有两个或三个桌子,排列就不一样了。而上菜,必须从主人和客人开始。每一道菜都是主人和客人先品尝的。而敬酒,或双富贵,或八仙过海,或六六大运,或明月当空,都有说法。而且每吃一道菜,我都会放下筷子,聊一聊前世今生,联系一下亲朋好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很热闹。如果客人喝醉了,主人家会很高兴,认为他们到了;如果客人没有喝醉,主人家会为招待不周而感到内疚和羞愧。尤其是新郎官,陪客会更加小心,一定要以喝醉为目的。所以,不醉几次,几乎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马夫,一个恶霸。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表哥就结婚了。负责座位的三叔为了锻炼还不到十岁的我,让我陪最后一个座位。宴会从早上九点开始,直到下午两点才结束。陪客人的长辈毕恭毕敬,坐在餐桌上的公婆彬彬有礼,整个餐桌很和谐,大家亲亲热热。每次拿起筷子夹菜都要推我让我,每次敬酒都要有千言万语。在你来我往中,一杯杯酒下肚,大家更加热情和感兴趣,丝毫不觉得饭菜已经热了好几轮。可怜年轻的我,坚持不到后来,找了个借口溜了出来,跑到厨房填饱肚子。
当然,现在年轻人在一起,没有那么多讲究,但是吃的开心。而目前流行的所谓官方礼仪、商场礼仪,在当时是有一点格调的,但缺乏简单友谊的基础。尊老爱贤的少了,权力和利益多了。不一定是客人,也可能是豺狼。
在年迈的高平人心中,1945将永远被铭记。那一年,奄奄一息的日本鬼子攻入高平,很多高平人在“逃日”中深受其害。金峰山上的石狮,原本藏在荒草里,见证了日军偷袭的惨烈;曾经直冲云霄,从东方眺望宝卿的樟树,见证了魔鬼的兽性。而我妈,刚出生不到两个月,就被我奶奶拿着箩筐挑走了,藏在山里。国家和家族的惨烈仇恨不是传说,而是历史!
军队浴血奋战,试图抵抗;村民们也在反击。据说一个同乡在山路上遇到了一个孤身一人的日本鬼子。无奈之下,他抄起一把稻草枪(竹制品,功能类似扁担,有两个尖头,常用来挑稻草和柴火)捅了过去。日本鬼子当场报销。拿着钢枪的日本鬼子一粒枪都抵挡不住,极大地鼓舞了村民。从此,四处扫荡的日本鬼子经常遭到枪、锄头、扁担、柴刀的袭击。而“高平是锅,日本鬼子来煮一个”的说法也开始流传。解放后,很多村民家里还保存着日本人的头盔、刺刀、水壶、靴子等战利品。在钢铁冶炼中,头盔、刺刀等物大多在熊熊烈焰中化为铁锭,重铸为锅、锄头、犁等器具。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却在一代又一代高平人心中延续...村民热爱武术。民国时期,一位名叫袁的武术家获得了全国金质奖章。
淡季的时候,年轻人往往会聚在一起,比拼实力。有时候,一根杆子可以竞争很多有名的东西。村里那些老把戏也指导徒弟们在孙谷坪练几手。春节期间,不时有不同村子的年轻人跳黄龙到其他村子挑战。比赛项目是传统武术套路。拳,棍,刀,枪,戟,板凳都有套路。一看谁的套路多,二看谁稳重有活力。或者试着举一个石锁,跟翻拱比一比,跟力量和灵活度比一比。打败赢了,拿着输的人提供的汽巴走了;输了就留黄龙。舞黑龙就是寻仇,寻仇会导致打架。印象中有不同的姓氏,有因为坟山之争而产生的姓氏斗争。像武侠之风,营造出浓郁的民俗风情。
80年代中期是邵阳最混乱的时候。砍伤腿筋的烂娃,让国人脸色发白。有一天,也许是在宝卿府待久了累了,一群臭娃儿和十几个人心血来潮来到乡下的高平。走在桥附近的路上,看到老农放的鲜梨,就毫不顾忌的拿起来吃。当老农要求他们付钱时,傲慢的腐乳们推倒了老农,踢翻了水果熊,试图走开。周围摆摊的二十个公公婆婆不干了,抓起杆子就放。我看见一根杆子和一块石头齐飞。腐烂的小狗就像迷路的狗。无奈之下,他们躲在派出所里,让婆婆公公在外面又喊又骂,但他们意志坚定,就是出不来。从此,邵阳的烂崽再也没有来高平玩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出门,老年人去世,农闲时练武的场景越来越少,舞龙成了传说。春节回家的年轻人更感兴趣的是互相比较财富和成就。
有先贤说,对于中国人,要教化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其实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想在弱肉强食横行的世界里生存发展,就需要一种坚韧而野蛮的精神。在金钱至上的氛围下,高平人的血液可能会被一点点稀释。但我坚信高平人骨子里是团结坚韧的。这是被这一方水土滋养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