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气象学

“八月十五日云遮月,一月十五日雪中点灯”的科学依据如下: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下雪点灯”是中国流传的一句农业谚语。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它的意思是,在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如果天空被云遮住(多云或下雨),看不到满月,那么明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多云或下雪的日子。

为什么除了150天之外,还有两个节假日天气日有关系?原来这是大气节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地球的大气层,

比如一个大型的乐队,风、云、雨、雪、雷、电、雾、霜,就像这个乐队在演奏一个五彩缤纷的乐章。许多研究表明,在各种物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下,

这种大气的大幅度运动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感。

也就是说,某个天气过程在某个时刻很明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明显。

或者因季节不同而表现为其他形式,就像音乐中的节拍一样,表面上看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进化关系。

其实是有一定联系的。在气候学中,这种大气中存在的内在联系称为大气的节律性活动。

这两个传统节日的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久而久之,?在许多地方,如果8月15日的夜晚布满乌云,

雪花经常在正月十五出现。于是人们总结出了一句流传甚广的天气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亮”。

当然,大气的节律性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原因、条件、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还没有搞清楚。

这种规律性不是每个地方、每个年份都能比得上的。

现在,许多气象学家正在深入研究大气的节律活动及其原因。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无疑对长期天气预报的发展大有裨益。

“云遮月”和“雪灯”表面上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种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中秋节前后有冷空气活动,就造成了“云遮月”现象。所以,

元宵节前后,冷空气又会入侵,形成“雪打灯”的局面。

因此,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亮”,

是此次冷空气入侵中国约5个月的节律性活动的反映。根据这句谚语,许多气象台已经研究了五个月左右的冷空气活动的节律关系。

将其应用于长期天气预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