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并比较儒略历、公历、俄罗斯历、阳历、公历和罗马历。
儒略历是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的纯阳历。它将全年分为12个月,奇数月份为大月份,长度为31天,双月月份为小月份,长度为30天。只有二月正常年份29天,闰年30天。每年有365天,每四年有一个闰。闰年有366天,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儒略历》编,儒?凯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从二月减去一天,加上八月(八月的拉丁名是他的名字奥古斯都),把九月,11改为堕胎,10和12改为大月。
儒略历比北回归线的365.2422天长0.0078天,400年长3.12天。从3月21到3月11。1500年后,经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改进修订,成为公历,也就是沿用至今的公历。
[编辑此段落]
创作动机
在儒略历发明之前,罗马历法的方法是将一年分为65438+2月,每月30或31天,全年355天。此外,有27天的“闰日”有时夹在二月和三月之间,因此闰年会有377天或378天。在这样的历法系统中,平均每年有366和1/4天。本来这种历法是为了符合太阳的运行规律而设计的。但由于闰月的添加是由罗马官员自己决定的,所以在战争时期或放弃其他宗教活动时,将无法长时间宣布一年为闰年,因此日历会大大偏离太阳的规律。同时,由于新闻传播方式不发达,居住在远离城邦的居民有时甚至无法知道神官发布的闰年公告,往往导致很多人对这一天的日期一无所知。
这种情况在恺撒执政期间变得相当严重,于是恺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将历法与太阳运行规律永久结合,不考虑宗教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
[编辑此段落]
儒略历中每个月的名称
一月Januarius是以古罗马神话中的神janus命名的。
二月的Februarius来自于古罗马的一个节日Februa。
马奇·马歇斯的名字来源于马尔斯神话,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
April Aprilis来源于古罗马单词aperire,意思是“开始”,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五月的Maius这个名字来源于古罗马神话中的花神Maya。
六月的朱尼厄斯是以古罗马的创始人朱尼厄斯命名的。
最初在7月命名为Quintilis,后来改为Julius。古罗马历法只有65,438+00个月,也就是第五个月。原来名字的意思是“第五”,因为凯撒出生在这个月,元老院一致通过,这个月改为凯撒的名字“尤利乌斯”。
8月,它的原名是Sextilis,后来改为Augustus。原来称为“第六”,因为后来的独裁者屋大维出生在这个月,元老院把这个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本来应该安排为小月,从2月中旬拿出一天来补上,就成了大月,后面的几个月重新安排。
九月在拉丁语中是“第七”的意思。
十月十月在拉丁语中是“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十一月在拉丁语中是“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在拉丁语中是“第十”的意思。
1582 10年10月4日之前,使用儒略历。
格雷戈里(男子名ˌ古代罗马教皇之名)
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来改革历法。在比较了各种方案后,他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方案,在400年内消除儒略历中多余的三个闰年。
1582 3月1日,格雷戈里签发了一份日历变更单,内容如下:
1.1582 10 4月4日之后的一天是10 10月15而不是10 10月5日,但是星期的序号仍然连续计算,10 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是10 10月65438+。这样,自公元325年以来积累的旧账就一笔勾销了。
2.为了避免以后春分又飘走的现象,闰年的改变方法如下:闰年是公元年数被4整除时,但公元年数后加两个零的世纪年时,必须被4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
公历平均长度为365日5: 49: 12秒,比回归线长26秒。照此推算,3000年后仍会有1天的误差,但这个精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由于公历简洁、易记、准确,与天气十分吻合,因此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采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的供电,中国从1912 1开始正式使用公历。
人们称这种历法为“公历”,是当今世界通用的历法,简称公历或公历。
俄罗斯日历
俄罗斯历法(pyccck ий ka π eh д APB)古代俄罗斯采用“创世纪年”。最初记载历法的编年史,把公元前5508年定为创世纪元年,新年从3月1开始。AD 1492之后,从9月1开始。1699 1700 15彼得一世下令采用儒略历(旧历),将“创世纪年”由11改为1。儒略历每年平均365.25天,比回归时长11分14秒。这个微小的误差导致节气日期每128提前1天。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实施了历法改革,将春分的日期从旧历3月的11移到了10天后。还规定在新历法中,闺房可以放在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600、2000),其他世纪年(如1700、1800、1900)不能放闺房。这样新历法每400年就比旧历法少3天。历法改革导致了新旧历法在日期上的差距。18世纪旧历日期比新历日期早11天,19世纪早12天,20世纪早13天。1918 65438+10月26日,苏联政府宣布停止使用旧历法,采用新历法(即公历)。
阳历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周期制定的历法。阳历的公历年大约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与农历正月无关。阳历的月份和日期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非常吻合。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年中冷暖季节的变化。但是在每个月,你都看不到新月,新月,新月。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公历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四年闰一次,百年少闰一次,第400年再闰一次,即每400年有97个闰年。公历平均长度距离回归年只有26秒,累计3300年只需要一天。
现行公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公历是大家最熟悉的阳历。这本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它是古罗马人从埃及人那里学来的,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公历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脉,正是因为需要计算尼罗河的洪水周期,古埃及的天文学和阳历才应运而生。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与太阳同时升起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开始泛滥,于是他们把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出这一天是19年7月。
第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阳历。后来,他们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个季节,称为汛期、冬季和夏季。每季度四个月,每月30天,每周10天,每周五天。全年12个月,加上年底的5天,就是年终祭祀日。
这个365天的日历年是通过观察天狼星确定的,它被称为天狼星年。
它与回归年相差约0.25天,因此每年的开始时间在日历上越来越早。1461日历年后,每个日期又与原来的季节重合,然后逐渐离去。看起来天狼星年似乎是围绕着回归年的周期在徘徊,所以也叫徘徊年和徘徊年。1461年的周期称为天狼星周期。
后来埃及人通过天文观测发现,一年的真实周期是365.25,但为了使埃及的节日与拜神大会同时举行,维护宗教的“神圣”地位,僧侣们宁愿保持流年。后来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用埃及文和希腊文写着铭文,记载着公元前238年奥吉德皇帝发布的一道命令:
每四年,在第四年末的五日祭祀日之后,第二年的元旦之前,再增加一天,在这一天举行奥吉德皇帝的节日庆典,让大家铭记。奥吉德皇帝纠正了以前历法的缺陷,增加了一年叫固定年,其他年份叫不定年。
古罗马人使用的历法经历了从农历到阴历、阳历的发展过程。罗马在古代是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罗马人首先统一了意大利,然后成为一个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大帝国。古罗马历法最早持续65,438+00个月,有的30天,有的29天(这和阴历很像),年底有70多天休息。在罗马第一任国王罗慕洛时期,每个月都有一个名字和一个命令。全年有10个月,有的月份有30天,有的月份有31天,***304天,另外60天是年终休息日。在罗马建城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753年为元年,这就是罗马时代。一些欧洲历史学家用这个年表来记录历史事件,直到17年底。
第二任国王努玛参照希腊历法进行了改革,增加了11月和12月,将每个月的天数调整为1、3、5和8,31、2、4、6、7、9、10和165438。
65438+2月最短,只有28天。按照当时罗马的习俗,偶数是不吉利的,所以一年被判死刑的犯人都在这个月被执行死刑。这样日历年就是355天,比回程少10天。
为了逐年纠正日期和季节的偏差,每四年增加两个补充月。第一个补充月有22天,第二年增加,第四年增加另外23天。增加的天数在12月24日和25日之间。这其实是农历,平均时长366.25天。同时,通过增加或减少补充月份来弥补历法和时间的不足。但这增加了困惑:月份是随意流动的。比如掌管历法的大祭司,在朋友执政的年份里,被强制插入一个月,在敌人执政的时候,他会减少补充的月份,以缩短自己的任期。民间契约的执行也受到了影响。祭祀节日和斋戒日在逐渐移动,本应在夏季举行的丰收节实际上在冬季举行。
当朱利叶斯。恺撒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时,任命了一批以埃及天文学家索斯奇尼为首的天文学家,拟定了一种新的历法,这就是儒略历。
儒略历的主要内容是每三年设立一个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以原来的11月1作为一年的开始,这样罗马执政官在元旦上任。
儒略历每年分为12个月,1,3,5,7,9,11个月为大月,每月31天。第4、6、8、10、12个月为流产期,每月流产30天。第二个月(原来的1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月份顺序虽与历法改变前有所不同,但仍保留了原有的特点,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儒略历在罗马公元709年,也就是公元前45年65438+1开始实行。
今年,为了弥补罗马日历和太阳年之间的年度差异,除了355天的日历年和额外的23天的月份之外,
再插入两个月,一个是33天,一个是34天。这样,这一年有355+23+33+34 = 445天。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乱年”。
西历始于儒略历,终于步入正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发行历书的祭司能够从乌鸦的争斗中预知吉凶,却把历法变更令中的“每三年定一闰年”误解为“每三年定一闰年”。这个错误直到公元前9年才被奥古斯都纠正。
“奥古斯都”意味着神圣、庄严和崇高。在古罗马,这个头衔过去只在宗教仪式上授予。公元前27年,元老院将其授予屋大维。他是儒生?凯撒姐姐的儿子是凯撒遗嘱的第一继承人。
当时,伟大的朱利叶斯·凯撒征战南方和北方,讨伐东方和西方,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树招风,被很多人羡慕。公元前44年,当凯撒想要公开宣布自己为皇帝时,他在元老院的会议厅被暗杀。此时的屋大维还不到20岁,但已经相当聪明,身手不凡,逐渐积蓄力量。到公元前30年,他打败了所有的对手,成为罗马的“第一公民”。屋大维实际上是唯一拥有无限权力的统治者,他结束了罗马时期。因此,在历史上,始于公元前27年的罗马被称为罗马帝国。
奥古斯都准备纠正闰年错误的时候,已经过了三个闰年,于是下令闰年从公元前八年到公元四年停止,也就是公元前五年,公元前1年和公元四年还是正常年份,之后又恢复为每四年一闰。
为了纪念这一功绩,罗马元老院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儒略历的八月改名为“奥古斯都”,即奥古斯都月,因为他在这个月里取得了一场伟大的军事胜利。不过这个月是流产,有点自卑。而且罗马人把奇数作为自己的幸运数字,但是30天是双数。于是他们从二月中取了一天,加到奥古斯都的月份上,八月就是365,438+0天。可怜的二月正常年份只有28天,四年一遇的闰年只有29天。七八九月是连续三个月的大月,看起来很不舒服,用起来也不方便。
把9月改成30天,65438+10月改成31天,165438+10月改成30天,65438+2月改成31天。这样就打破了日月交替的规律,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受到影响。
奥古斯都修改的历法格式与现行公历完全相同,但其纪元即计算年龄的起点并非公元元年,其闰年法也与现行公历不完全一致。这两种差异与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密切相关。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在巴勒斯坦产生,“基督”一词是古希腊语的音译,意为“救世主”。传说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作为救世主答应穷人死后上天堂,而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因为触动了下层民众的心弦,基督教逐渐传播开来,引起罗马统治者的焦虑。提比略皇帝时代,罗马驻朱迪亚总督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但在第三天,耶稣从坟墓中复活,升天了。他也将对所有的死者和生者进行最后的审判。后来,基督徒把这些传说和耶稣的言行记录下来,写成了新约。
早期的基督教因为打破了罗马帝国的神权统治而多次被打压。后来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奴隶制逐渐瓦解,原来的上层阶级成员在犹豫中加入基督教,并逐渐控制,试图寻求统治者对教会的支持。统治者转向教会采取温和的政策。到四世纪末,罗马帝国终于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公历的纪元是从耶稣出生的那一年算起的。这与基督教的兴盛密切相关。
从此,儒略历被认为是一种精确的历法。
于是人们把3月21定为春分,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真正的春分不再与当时的历法一致,昼夜等分的日期越来越早。到16年底,已经提前到3月11。
春分是逐渐提前的,因为儒略历不是最准确的历法。其历年平均长度等于365.25天,或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虽然这个差别不大,但会比128少一天,比400年少三天多。
为了不违反宗教会议的规定,满足教会对历法的要求,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改革历法。在比较了各种方案后,他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里里奥的方案,消除儒略历400年中多出的3个闰年。
1582 3月1日,格雷戈里签发了一份日历变更单,内容如下:
1.1582 10 4月4日之后的一天是10 10月15而不是10 10月5日,但是星期的序号仍然连续计算,10 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是10 10月65438+。这样,自公元325年以来积累的旧账就一笔勾销了。
第二,为了避免以后出现与春分渐行渐远的现象,闰年法改为:
闰年是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一年,但当公元年数后面跟着一个带两个零的世纪年时,能被400整除的一年就是闰年。
公历平均长度为365日5: 49: 12秒,比回归线长26秒。照此推算,3000年后仍会有1天的误差,但这个精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由于公历简洁、易记、准确,与天气十分吻合,因此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采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的供电,中国从1912 1开始正式使用公历。
格列高利历
公历就是现在的国际历法,也叫阳历,俗称阳历。“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这在西方国家很常见,所以又称为“西历”。自辛亥革命以来,我国从民国元年开始采用阳历,故又称“国历”。为了和中国的旧历法对称,也叫“新历法”。1949正式规定了日历年。
他出生于儒略历公元前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将综合儒略历1582 10年10月4日的第二天定为公历10年10月15日,中间时期为10天。同时,儒略历的闰规则被修改。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实际上是365.2419天(太阳年),每年少0.24219天,每4年少0.96876天,每400年少96.876天。所以400年需要97个闰年。闰年是二月底加一天,全年366天。花了3333年才得到一天的误差。
年分三种: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时365天6小时9分9秒,称为“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沿黄道向东运行一周,然后在365天的6: 13: 48过近地点,称为“近地点年”;太阳越过春分点,跟随黄道向东运行一周,然后越过春分点,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被称为“北回归线之年”,又称“岁末之年”。
由于春分(春分秋分)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50秒,回归年的时间比恒星年短,相差20.23秒,称为“岁差”。这三年的时间不一样。为了保持每年节气的冷热,选择回归年作为公历年。
有必要记住北回归线的时间。为了方便记忆,一首歌的公式编译如下: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年,需要多长时间?三,六,五小时,四十八分钟,四十六秒。
1月1日至次年1月1日,称为一年。年纪大的人应该和实际年数相等。但是一年中的天数必须是整数,所以不方便统计奇数小时。所以以365天为一年,每年还剩5小时48分46秒到四年中的一天左右。所以每四年加一天,称为闰年。
没有闰日的一年称为“平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然而四年闰只有23: 15分零四秒。今天,闰日太多了。超过44: 56秒,累计到25闰,也就是17: 58分24秒,大概是一天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一百年就会浪费一个闰,直到第400年才会浪费。如果每四年设一闰,每400年减三闰,就需要8个400年,也就是3200年,才能补上这一天的差额。
罗马日历的3、5、7、10每个月的15日,其他月份的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