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制定了哪些特殊的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

无论古今中外,所有的创始人都是礼仪和刑罚制度的制定者。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这些制度一直很上心。以历法为例,元末官方标准历法已经很久没有出版了,所以民间一般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制定二十四节气和播种季节,这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但朱元璋首先出版了明朝第一部历法,即《大明历》,并对多季进行了规范校对,从而一举赢得了广大农村的人心。

建国后,朱元璋仍然把礼仪、刑罚等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放在重要位置。有些制度虽然因为水平有限而显得千奇百怪,但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含义。

现代社会,不管谁死了,都可以说有人死了,没有硬性规定。但在明朝初期,朱元璋规定,人死了不能乱说死,而是根据他的身份,具体来说,皇帝死了叫死,皇亲贵族死了叫死,文武大臣死了叫死,士子士子死了叫死,只有普通人死了才叫死。只是有了这个规定,在朱元璋的强行推行下,一个死去的家庭,无论是亲朋好友去吊唁还是“敲门”,都要按照身份去吊唁。不知道身份的可以看看灵牌。比如XXX公爵死了,你去吊唁,你要说:一个护国公,怎么能吊唁呢?如果一个大臣死了,亲朋好友去吊唁,只能说,XXX哥,你怎么死了?如果你犯了错,被举报了,你就麻烦大了。轻则坐牢,重则完全不能开玩笑。这些规定虽然形成于明朝以前,但并没有强制执行。直到朱元璋时代,它们才真正被认真执行。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对普通人做了相对具体的职业分类。具体来说,主要分为私户、军户和工匠,每种类型的户都会有具体的分配。比如私户细分为儒户、医户等。儒户一般是教书育人,医户一般是医生和药店。按照朱元璋的规定,你们家要分代。

从事这个职业,不要转行做其他行业,听起来像是铁饭碗,但严格程度不是现在的人能感受到的。朱元璋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用人方便。有战争的时候会叫军户,要兴修水利或者做其他工程的时候会叫工匠。

这看起来确实很方便,但是缺陷也很明显,因为是遗传的。如果下一代没有儿子,不要以为可以转行。第一,看你亲戚朋友家男的多不多。如果有,那你可以找一个来继承。如果没有,那你可以自己想办法做,一定要用一个来继承。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刚性”,就是说你是医生,但不一定有医术,因为规定除非不想活了,否则不能转户,所以你要继续当医生,也就是说你不看病要帮别人,你死了要对自己负责。

对于朝廷官员,朱元璋也用各种特别的条例来约束,最明显的就是工作服。明代的官服主要分为御服、官服和常服。它们的形状比历代的都华丽可口。除了颜色、花纹、配饰,比历代都要讲究。各级官员的颜色、图案、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一旦他们越界,就是杀头的大罪。不仅如此,官员在家不能穿衣服,比如不能穿着睡衣到处走,睡觉只能穿睡衣,在家只能穿制服。当然不能穿制服上班,上班只能穿官服,上朝只能穿皇家制服。你得根据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官服。一旦你穿错了,那就麻烦了。别忘了,锦衣卫和后来的东厂无孔不入。

从这些近乎刚性的规定中,不难看出朱元璋想要建立的是一个严密的社会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农民只能世代务农,商人只能世代经商。不管是谁,都不能轻易转行,否则必死无疑。

朱元璋作为开国元勋,不仅为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把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制定得近乎完美。他觉得只要后人按照他的规则治理国家,明朝就一定会万古长青。但历史证明,所有的世代都只是假象。但总的来说,虽然朱元璋建立的社会结构近乎僵化,但这个社会结构中的人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像一台机器的零件一样,共同构筑了200多年强大的大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