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福州过年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又叫“小年”,是人们祭灶的日子。民谣“二十三,香瓜棒”指的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祀灶。有“官三民四船工五”之说,即腊月二十三官持祭祀灶,二十四官持,二十五官持。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很广的一种习俗。在过去,几乎每个厨房都有一个“灶神”神。人们称这个神为“命主菩萨”或“灶主命”。据说他就是玉帝加封的“九天东厨统领厨宫”,负责管理各家的厨火,被崇拜为一家之主的保护神。灶神龛多位于厨房的北面或东面,灶神的神像在中间。有些没有灶王壁龛的人还直接把神像贴在墙上。有的神只画一个灶神,有的神有男女两个。女神被称为“厨王奶奶”。这大概是对人类情侣形象的模仿。灶神的雕像大多还印有这一年的历法,上面写着“东方厨师当家”、“世界守护者”、“一家之主”等字样,以示灶神的地位。两边有“天道说好,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祝福全家平安。

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三,古代叫“鞋”和“大年初一”,现在叫春节。福州人称之为“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最长的节日。黎明时分,家家户户开门、烧香、放炮迎接新年。这个节日传统中有很多禁忌。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的时候,要注意好气色,以盼一年平安。新年伊始,大家第一句话要说“恭喜发财”、“发财”、“平安”等吉祥话,对方也会用相应的好话回应。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水,不砍柴,不洗衣服,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当全家起床时,他们穿上新衣服或最好的衣服。早餐,有的吃得太平(面条、鸡肉、鸭蛋)以祝平安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糕)祝你年年高升;有些老人是素食者,为家人的平安祈祷一年。初中开学第一天,学长要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他们压岁钱或者糖果橘子。

在第一天,人们可以走亲访友,在第二天和第三天互相庆祝新年。正如阿清诗人吴继云在《复州岁时支竹词》中所言:“宗室新装,领先他人,礼谦喜乐;路上遇到* * *了,发财拜年。”这是古代福州新郑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家庭,会捧着春酒,邀请女儿、女婿、孙辈回娘家,设宴团聚。水上船夫(?女人们,穿着红花蓝衫蓝裤,蓝底布鞋,一齐上岸,挨家挨户,用福州话唱诗:“大娘们都过年,堂前挂红伞灯;好吗?我好不好意思把奴才送到金板企业门口(意思是站着)。”“旧年已过,新年已过,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无事。送奴隶?过了门。”这叫“乞讨?诗”,这是一句新年问候词。新年祝福是什么?以示好运。春节期间,福州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日前或节日期间用礼物向烈士家属、离休干部和老劳模拜年。各相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迷信的旧习俗逐渐消失了。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家庭都安装了电话,亲戚朋友用电话相互拜年,从而减少了节假日期间的交通拥堵。

第四天凌晨,家家户户烧香“接神”迎接灶王爷回来看东西。各行各业放假,放鞭炮,开店,办厂,办公。90年代后调整了学习时间,现在是工作第八天。一些服务行业在春节期间仍然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