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镇的风俗
皮影戏,俗称皮影戏,是一种将渔鼓说唱与纸或牛皮皮影相结合的模仿戏。声腔可分为道情、四平、神仙、昆曲、小调五类。明代以渔鼓为伴奏,多为一人班;清代有二人班,有锣鼓、课和胡琴。一人打锣鼓,一人打菩萨(影式)。阿桑B和画的图片和声音。皮影雕刻古朴精致,是民间剪纸雕刻艺术的瑰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曲剧本等。已经全部被吸收为皮影戏桥段,2000多场。村里的人高兴了,就会把队伍请到家里,唱一出或几出戏,围着邻居看。很热闹。1966-1977十年文革期间,作为“四化”被取缔。1978恢复皮影戏,1979皮影戏成为农村的热潮。演出团队从80多个增加到217个,演员超过400人。1980年,湖南省在衡东举办全省皮影戏演出,衡东队的寓言剧《告老鼠》和哑剧《海怎么了》获得一等奖。
冬天的至日上挂着“风肉”
全国各地都庆祝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冬季至日。因为关注点不同,方式也不同。广东人重视家人团聚,好好吃一顿;少数民族地区重视制作糍粑,一次几十、几百斤大米,并不稀奇;衡东重视挂“风肉”。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称10斤,8斤猪肉,切成长条,撒上少许盐,挂在通风的北屋自动晾干。20多天后长出一层薄薄的白色霉菌,就成了“风肉”。切片,瘦肉鲜红有光泽,肥肉鲜亮透亮,用风萝卜炒,色泽诱人,味道香甜,非常好吃。在春节的宴会上,它是一种独特的美味。同时,这一天还有“风鸡”和“风鱼”。
"蔬菜籽煮鸡蛋"
类似于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在农历三月初三,衡东有吃“煮鸡蛋配地菜”的习俗。民间谚语是:三月三,菜煮鸡蛋。据说吃腰不疼。届时,县城将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沿袭当地风俗的餐馆、酒店将作为风味小吃隆重推出,吸引顾客;在菜市场,会有人从地里摘下来洗干净,然后扎成一小束,供市民挑选。主妇的篮子里,会比平时多几把菜;农村到处都可以用,农民自己用。地菜子,又名荠菜。“诗·谷峰·谷峰”说,“谁说茶是苦的,它就像水一样甜”。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和,耐寒性强。田野里的野地。全草含有辣椒素、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等成分。幼株可作蔬菜,带花带果的全草可入药。性凉,味甘,有凉血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吐血、血尿、崩漏、痢疾。最近用于治疗肾炎、乳糜尿等疾病。
午夜米饭
“鸡叫狗咬,半夜吃。”这是形容我们这里年夜饭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在大年二十九的午夜,家家户户起来组织年夜饭。除夕刚过几个小时,也就是大年三十的29号午夜,人们已经吃完了年夜饭。这里的年夜饭不是“春晚”上吃的,比“春晚”早15小时。
你为什么在午夜吃东西?
据考证,因为过去贫困家庭都欠了一些债,或房租,或高利贷。年底了,债务主要是来讨债的,但是还不了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躲起来。
但俗话说,乞丐也要过年。穷人连过年的权利都没有吗?
于是全家人只好在除夕夜黎明前吃完年夜饭,躲在外面让你的债主上门讨饭。
天黑了,债主们回家过年了,穷人也回家了。把早上没吃的食物炒一下再吃,这叫“甩年”。因此,新年只吃两顿饭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现在人们不再需要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出门来逃避债务,这种习俗正在慢慢恶化。
春节
新年的第一天,一年的开始,拜年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初一是初一,初二是初二。”今天是儿子给长辈拜年的日子。
一大早起来,爸妈端着果盘,端着米酒,等着儿子们起床拜年。以前拜年很复杂,要鞠躬。现在简单多了,打个招呼就行。
一定要喝酒,这叫“挂红”,大概是因为酒冲到额头,脸上的血管肿胀充血,脸就红了。脸红,表示这一年红红火火,一帆风顺。
喝完父母的拜年酒,要给邻居的长辈拜年。主人去西方喝一杯,喝一口茶,很好玩。过去的矛盾、意见、争执、冲突,都在这次家访中烟消云散。真的是“大年初一”。
拜年要注意“早”字。俗话说“拜年早祭奠,吃豆腐脑,拜年晚祭奠,吃块萝卜皮。”意思是拜年来早了,就得吃萝卜皮。
一年级一般吃素。最常见的菜是北瓜芋头,寓意“博学之人达”、“万事如意”。
现在风俗变化很大,大鱼大肉一样吃。关注过年不重要。我不讲究“初一,初一,初二”的顺序。每个人都从远方回来庆祝新年。“家是年,年是家。”这个家可以是父母家,也可以是婆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