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的造林与荒漠化
专家指出,恢复生态和防治沙尘暴是晋西北的当务之急。3月20日凌晨起,屡遭沙尘暴袭击的山西省迎来今年入春以来强度和范围最大的扬沙浮尘天气。肆虐的沙尘再次敲响了防风沙、保水土、恢复生态的警钟。山西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苗爱梅介绍,近20年来,山西省沙尘暴天气过程呈逐年减少趋势,2000年略有回升,大范围沙尘暴8次。从去年到现在,山西沙尘暴的影响也有减弱的迹象,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晋西北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的前沿,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年年有一风,从春到冬,无风三尺土,风满土”之说。这些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的16县(区),土地沙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区12米高的城墙现在已经被黄沙掩埋,人们可以沿着斜坡直接上城墙;五寨县很多村庄因为沙尘暴被迫每二三十年搬迁一次,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强烈季风将当地的栗钙土经大同、朔州地区吹到空中,吹到河北平原和京津地区。山西省林业厅厅长曹振声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欠账”太多,山西省尤其是晋西北的生态环境更加严重。虽然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山西省仍有40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需要造林。从前年开始,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全面展开。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晋西北16个县与省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林还草“责任状”,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初见成效。近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治北京周边地区的荒漠化。一是聘请专业队伍集中管理,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二是采取了拍卖、家庭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改变了以往只种不活的局面;第三,保护现有植被,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草,制止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让牛羊下山圈养,有效保护了植被;四是大面积封沙造林种草,植被较差地区雨季进行飞播和人工播撒。大同市林业专家、市林业局副局长唐志昌告诉记者,雁北、大同地区的防沙造林经历了三个时期:上世纪50年代种植小叶杨654.38+0.2万亩,本应在70年代成为用材,如今却因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而长成“小老树”,70万亩濒临死亡;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国家实施造林工程,大同造林工程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2000年,大同被列入环北京绿化工程,全市11县中有7个被纳入总体规划。目前,大同市已制定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主要建设三纵四横的“七条林带”,主要是环外长城和桑干河,全长700公里,宽3-10公里,总控制面积336万亩。同时建设沙化封禁区、退耕还林还草养殖区、基本农田区、杏经济林区、旅游景区等“五区”。地处晋西北丘陵山区、紧邻毛乌素沙漠的偏关县,干旱多雨,终日风沙弥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该县开始大力发展丘陵林业,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通过拍卖“四荒”,发证权20年不变,林业发展与群众利益紧密挂钩,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在资金支持方面,也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户,林业部门免费提供部分种苗和种子,奖补用于帮扶。对于种植经济林的大户,县里负责扶持苗木,定期回收,通过借贷的方式帮扶。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他们正在逐步走出“怪圈”,使林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虽然局部地区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部分缓解,但山西省特别是晋西北作为京津的屏障,治理荒漠化仍然任重道远。大同市应退耕还林面积仅230万亩,其中80%已不同程度沙化,严重沙化30万亩。作为京津抵御沙尘暴和洪水的第一道防线,大同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专家表示,由于历史欠账和自然因素,山西作为中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要从根本上遏制沙尘暴的肆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山西省已将沙尘暴治理列为改善生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坚持“粮下川、树山”,防风固沙,恢复生态,建设山川秀美的绿色家园。楼主选择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