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繁花似锦,东风冷柳斜”是什么节日

“春城遍地花,寒食东风柳斜。”描述的节日是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两天。

“春城遍地花,寒食东风柳斜。”出自唐代诗人韩逸的《寒食/寒食日是事》1,原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内处处歌舞,落花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在皇家园林的柳树上。

夜幕降临了,宫殿里忙着点蜡烛,烟雾飘到了王子和侯爵的房子里。

2.翻译

暮春的长安,柳絮满天飞,寒食节东风吹御花园柳枝。

夜幕降临,皇宫里忙着发放蜡烛,炊烟袅袅进入王公贵族的家中。

3.欣赏

开头“春城满花”。“春城”指的是春天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落下,表示春末时节。“处处”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落红的迷人春色。第二句“寒食东风柳斜”,讲的是宫中园林的景色。“御柳”指御花园中的柳树。当时寒食节断柳进门是一种习俗,而在清明这一天,皇帝还颁布法令,把榆柳之火作为礼物送给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特意在无限春光里,剪下了随风飘扬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天,后两句写的是夜晚:“夕阳西下,汉宫传烛,轻烟散入五侯府。”“日落”是傍晚。“汉宫”是指唐代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一天被封的五个太监。这里用汉朝来比喻唐朝,暗指中唐以来一直受到皇帝宠爱的宦官。每个家庭都不能在寒食节生火,但皇宫是个例外。天黑之前,宫殿里正忙着分发蜡烛。除了皇宫,你的近臣也可以得到这个恩惠。诗中用“过”和“散”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蜡烛经过的画面,使人看到了蜡烛的光亮,闻到了淡淡的烟味。寒食禁火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但有权有势的大臣可以破例放置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了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题材,引用恰当典故,讽刺宦官宠溺和专制的腐败。虽然文笔十分精妙,但在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形势的印证下,读者还是能理解诗的主题。

寒食节介绍:寒食节:105夏季至日后,清明节前一两天。当一天的第一天是节日时,禁止吸烟,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登高、荡秋千、蹴鞠、钩镰、斗鸡等习俗。寒食节延续了2000多年,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民间节日。寒食节是中国唯一以饮食习俗命名的传统节日。

寒食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他国,流亡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跟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削股”。重耳努力成为一代著名的君主“晋文公”。但是介子推并不想发财,就和母亲隐居到绵山。晋文公下令释放火烧山,以迫使他出山,但介子推决心不出山,最终死于火灾。晋文公记住了他的忠义,把他葬在绵山,建了一座神龛,建了一座寺庙,并下令在介休之日禁止寒食,以表达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在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之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后两天。唐家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一天。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义沿用唐的,所以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从春秋时期到现在,寒食节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故事发生在中国山西,被定为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郊游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为全国所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已经悄然并入清明节,以介子推为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沉入了历史的长河。而冷食所代表的人民对忠诚、正直、政治清明的赞美,千百年来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