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崇拜起源的观点是什么?

龙崇拜主要有以下四种文化含义:(1)视龙为百虫之首;(2)视龙为保护神;(3)视龙为水神;(4)人们称自己为龙。

把龙当百虫之长的文化含义,最初可以从节日的日期和名称看出。蛰节一般在二月初二左右,这个节气正好是“蛰虫咸动,户户开始出”的时候。人们把这个节日命名为龙抬头节,意思是龙被视为所有昆虫的代表,龙被视为所有昆虫的首领。其次,从龙的形态特征也可以看出。据南宋罗援《尔雅义》。据石龙介绍,宋代绘画、雕塑等艺术品中的龙的形态特征是:“角如鹿,头如骆驼,眼如鬼,颈如蛇,腹如蝇,鳞如鱼,爪如鹰,掌如虎,耳如牛。”现代的龙形大致是这样的。考古资料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濮阳贻贝塑龙就已基本具备上述特征。人们通过塑造龙的形象,明确表达了“龙是百虫之首”的思想。

从房前屋后两种撒灰习俗可以看出视龙为保护神的文化含义。在龙头节期间,人们清除房屋前(或房屋周围)的灰烬,以便赶走各种有毒的昆虫,将它们挡在屋外,防止它们闯入屋内。人们把骨灰抽成龙蛇形状,显然是想用龙蛇形状来驱赶、吓跑各种毒虫,从而达到避邪、抗邪、招财、开心的目的。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习俗,是崇龙习俗最原始的文化含义之一。8000多年前,在查海遗址出土了一条19.7米长的石头制成的龙,位于聚落区最大的房屋前面(也可以说是整个聚落遗址所有房屋的前面)。⑥与“炉灰堵门防灾”何其相似:只不过屋前散落的不是炉灰,而是石头。濮阳贻贝塑龙位于墓主人右侧,左侧为贻贝塑虎。龙虎对墓主人起保护作用,是墓主人的保护神。很明显,当时这些地方的人们崇拜龙作为保护神。中国民间传说仍然崇拜龙作为保护神。人们在节日里玩龙灯、舞狮,就是把龙狮当作保护神,以求辟邪、吉祥、幸福。

视龙为水神,这种文化含义可以从两种抛灰(也称“囤灰”)和向井里(或河里)抛灰的方式,以及早上打水、忌挑水等两种民俗中看出。向井里移灰是祈求龙神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也是贮灰(圈地)的意思。很明显,这两种除灰方法分别是从房前屋后撒灰和房前除灰演变而来的。抽水是为了把龙神带进屋里,早上避免提水是为了避免龙抬不起头造成水旱灾害。显然,所有这些做法都把龙视为掌管雨水的水神。4000多年前,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一件彩陶盘,盘底画一条麦穗盘龙。可见当时这里的人们已经把龙当成了掌管雨水的水神,向它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崇拜龙为水神的材料。《左传·赵专公二十九年》说:“龙、水、物也。”《淮南子地形训》曰:“土龙致雨。”高对说:“当汤遭受干旱时,要像龙一样使龙从土里出来。云随龙,故致雨。”甲骨文l字,其首(为)龙在梵天,而雨。⑦《说文解字》在解释“龙”字时说,“祈求干玉,为龙。从余来的。”今天这些资料充分说明古人确实是把龙当水神来崇拜的。中国民间传说仍然崇拜龙为水神。各地的龙庙都是用来祈雨的。民间流传着两句谚语:“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金豆花开,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人们称自己为龙,这种文化含义可以从三个习俗中看出:剃龙头、戴龙尾和儿童提笔取签。人们把自己的头(或孩子的头)当作龙头,给孩子一个龙尾,要求孩子开始学习汉字。很明显,他们把自己或孩子比作龙,利用龙仰天求福的特殊日子。我国有句成语,意思是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事业有成。春秋末期,人们开始把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比作龙。比如孔子曾经把老子比作一条龙。⑩战国末期,人们曾称秦始皇为“祖龙”。⑾在封建时代,皇帝自称为真正的龙帝,把崇龙的文化含义窃为己有。现在,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解放了崇拜龙的文化含义。这些材料表明,人们喜欢把有前途、有能力的人比作龙,或者把自己说成是龙。

这些文化含义是中国崇龙习俗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崇龙习俗自产生以来长期积累的结果。将以上四种文化含义与相关考古资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龙崇拜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讨论龙崇拜的起源,可以沿着这个历史轨迹。只要搞清楚最早文化意义的来源,就有希望解开龙崇拜的起源。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