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节是百花的生日?
花节,简称花节,俗称“花节”、“百花生日”、“花生日”、“摘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二月十二日和十五日也有花节。节日期间,人们一起去郊外赏花,称为“郊游”,姑娘们剪五色纸,贴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放狮花”、“放神灯”等习俗。在旧社会,农历二月十二日是江南地区的百花生日。在这一天,每个家庭都要向花神献祭。闺房女子剪五色纸条,拿红绳,将五色纸条绑在花树上,称为赏红,到花庙烧香,祈求花神保佑,保佑花木茂盛。正月柳梦梅是花神,二月杨贵妃[1]。花节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民间节日。各地节日不同,夏历二月初二是中原和西南的花朝。二月十五是江南和东北的花朝。据说这对应的是8月15日的中秋节,被称为“花朝”对“月夕”。此外,在一些地区,2月12日或18日是花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信件投递的早晚有关。公历的花节日期是三月,大致在节气“惊蛰”和“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植物发芽,花朵含苞待放或盛开。把某一天定为“百花生日”是非常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这样设置花节的民族不多,可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花传统。“百花生日好时节,花朝未半春;花花绿绿,还是辛苦花神装饰了。”这是旧社会江南百花齐放庆祝生日民俗的写照。夜晚,“花灯”挂在花枝顶端,灯光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园丁或花卉爱好者来说,这是展示他们技能的好时机。花卉节
花节是为了纪念百花的诞生。古代有“花王掌管人类生育”的说法,所以也是生殖崇拜的节日。在中国古代,农业和渔业都是靠人力来完成的。人越多,生产力就越强大。所以在古代,人们希望自己的后代繁衍生息,人口众多。关于花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成斋诗》称“二月十二日东京为花节”。陶朱公的书里也说:“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的生日,没有雨百花也会成熟。”它的习俗大多是郊游和优雅的宴会,这是盛唐时期的趋势。与会者多为诗人、作家,有时也有亲朋好友,边赏花边饮酒作诗,欢声笑语不断。宋代以前,花节的一些雅俗仅限于一些文人雅士,并不为民间所喜闻乐见。自北宋以来,其活动有了新的内容,包括种花、抬树、摘菜(采摘野菜)祭神,并逐渐扩展到民间各个层面。